宣城职院建立对接学习讨论长效机制,明确对接工作目标,细化对接工作内容,完善对接工作考评机制,抓住“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服务地方”这条主线,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全面提升办学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加快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建设发展与沪苏浙快步融入。
一、建立对接工作学习讨论长效机制,确保思想观念上同步融入
宣城职院以沪苏浙新发展理念的经验做法为参照,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盯住目标重点突破。通过调研,建设发展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四位一体”办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位合一”、“三方联动”模式、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四业贯通”培养等作为比学重点,校企合作以慈兴集团、南京饭店等一系列重点合作项目作为平台和抓手,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扎实迈进,把学院建设发展与沪苏浙融入起来。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建立对接工作的推进机制,制定比学赶超的线路图,明确对接的任务目标与计划进度,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发展不断学习探讨,使思想观念上保持与沪苏浙同步融入,推进学院发展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二、建立对接工作责任机制,抓住比学重点,加快赶超步伐
深入调研,明确对接目标任务,将工作“块状分解、条状落实”,落实发展与对接双职责,通过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等工作同对接融入结合起来找差距、找原因、找对策。完善督办机制,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部门,抓住比学的关键,加快赶超的步伐。
宣城职院将公共实训中心建为区域内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宣城职院与其同属地方市属职业学院的优势,融合高职系部及宣城电大分校、技工学校、芜湖卫校等方面综合优势,对接宣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加大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群投入和建设力度,彰显专业地方特色。通过有关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利用德促项目加快各专业实训室建设,整合资源推进宣城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宣城职院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和“芜湖地区卫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提升办学基础实力。突出内涵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宽领域、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使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创业。创建机器换人服务中心、创新创意工场等合作开放平台,有102家学生法人公司经孵化成功走向社会。宣城职院抓住机遇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以搭建创业培训平台、孵化平台、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为主要形式,以探索创新种创业特色教育、组建导师队伍、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培育创新创业骨干、形成帮带机制、构筑创业网络为载体,逐步建设“创新创业培养培训+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基金支持+项目持续运营服务”的综合体系。依托专业和专业工作室,创建社会服务大平台,形成“工作室、一系一品服务平台、创新创意工场”的联动网络,全面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具有宣城特色、省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学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三、完善对接考评机制,不断提高融入发展的水平和效果
宣城职院把对接工作与建设发展融合起来建立长效考评机制,对接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在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多层次大力推进。德促项目、宣城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宣城职院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和“芜湖地区卫校”新校区项目建设进展有序,创新创业学院获批省级建设单位,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导师团队、基地建设都全面展开。
电子商务等专业比学绍兴职院的“四位一体,三场联动”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通过课程实训、独立实训项目、假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一体化,大大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开拓丰富的第二课堂,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赛场)、自主创业项目(市场)、社会服务项目(职场)联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汽车工程有关专业与慈兴集团通过“雏鹰计划”合作培养人才,完善慈兴集团人力梯队建设和人才的储备,加快适应新角色,明确发展要求,使个人成长与集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旅游管理有关专业在宁波老板娘大酒店、上海富悦大酒店、南京饭店集中顶岗实习,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研讨,听取企业专家结合行业前沿对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的建议,深化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
(作者单位: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正毛)4月18日,鸠江区政府与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市政务文化中心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就在芜湖设立中德(芜湖)人工智能研究院达成共识。市委书记、市长潘朝晖,市委常委、副市长曹...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