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一男子经营不善欠下巨额外债,动起了歪脑筋,利用一家乡镇白酒企业生产线制造冒牌的品牌白酒。2016年夏季,芜湖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五大队、六大队联手侦查,端掉这一制假窝点,查获假冒品牌白酒1.2万多瓶及大量包装材料,涉案价值200余万元。今年2月初,涉案的3人被公安机关依法移交起诉。
市场惊现假名酒
2016年6月初,临近传统的端午节。一天上午,芜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就食品安全卫生进行大检查,走进鸠江区一家超市的烟酒专柜,抽取货架上的烟酒样品进行查看。
“这个品牌白酒的外包装好像有点问题!不仅盒子的颜色不对,而且防伪商标也有些模糊。”细致而严谨的执法人员对一瓶标着某知名品牌的白酒产生了怀疑。
“这酒从哪里来的?是从厂家直接进货的吗?”执法人员拿着这瓶酒走进商家负责人办公室严肃地询问。“这酒是从三山区一家酒厂进货的。”负责人一边说道,一边从抽屉里拿出进货时厂家委托加工生产证明和与供货方签订的订货合同。从表面看,委托书与合同没有问题,但执法人员总感觉这酒有些异常,如果这瓶酒是假的,那么市场上绝不可能仅此一家超市销售。于是,执法人员没有声张,以免打草惊蛇,一方面继续在市场上检查,另一方面依法将这瓶酒和厂家委托加工生产证明拿到有关部门进行鉴定。很快,鉴定结果出来,不出意料,这瓶酒是假冒伪造产品,委托书也是伪造的。与此同时,在市区另几家超市也发现了同样假酒。
假酒案非同小可!背后一定有一条非法生产、销售链条。为查个水落石出,严厉打击,工商行政管理局立即向芜湖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告这一发现。“尽快查清这酒的来源和供货方情况!”支队领导高度重视,指令五大队、六大队联手展开调查。办案民警随即制定侦查方案,便衣民警立即展开摸排。然而,一周排查并没有发现有哪家企业生产这样的假酒。
难道假酒是从外地运到芜湖来的?案情研判会上,民警汇总摸排的情况逐一分析判断。“假酒从外地运来风险较大,会不会是哪家酒厂利用晚上生产加工,我们没有发现?”有的民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办案民警一般白天到企业暗访,忽视了这一点。总结经验之后,民警及时调整侦查计划,夜间到企业加大摸排。
一天深夜,便衣民警来到一家偏僻的酒厂暗访,见大部分生产车间一片漆黑,处于下班停产状态,但有一间车间却灯火通明,流水线上有工人在忙碌。民警悄悄靠近透过玻璃一看,只见流水线上,一瓶瓶标有某知名品牌的白酒源源不断地流动。民警兴奋不已,但没有惊动厂家。与此同时,另一路民警带着查获的白酒赶赴知名品牌白酒的企业进行调查核实,厂家证实这瓶白酒不仅是伪造的,而且这家企业也没有授权芜湖市三山区这家酒厂生产加工自己品牌的白酒。
隐蔽生产夜加班
无疑,这家企业就是某知名品牌白酒的生产加工窝点。确定之后,按照部署,办案民警继续蹲守,以掌握更多证据。另外民警对这家企业进行调查,很快查明,这家企业是一家专业酒厂,常年生产白酒,由于质量不错,市场销售比较好,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分别叫水某、甄某。
一个有着自己品牌而且口碑不错的白酒企业,为什么要冒险违法生产加工假冒品牌白酒?是为了获得非法利润?还是有其他原因?
经侦支队领导听取办案民警汇报后,指令五大队、六大队成立专案组。按照安排,办案民警暂时没有动手,而是在企业外围把守观察,看看他们究竟把酒运往何处,以找出白酒藏匿窝点。一天凌晨3时许,一辆厢式货车来到企业门口,工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一箱箱灌装好的成品白酒搬上车,装满之后驶离。
“跟上去!”便衣民警立即驾车跟踪。
货车全然没有料到行踪已经被公安机关察觉,径直向芜湖市区方向驶去。民警驾车随影跟着,见货车驶进市区后,七拐八绕了半天,拐向鸠江区官陡街道一物流园,停在一个比较隐蔽的仓库门口,几名正在等待的工人立马围拢上来,把白酒卸下并搬进了仓库。民警记下了仓库位置和外围环境,没有惊动对方,悄悄撤离,并向支队领导报告。支队领导连夜与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领导取得联系,联合制定查处方案,兵分两路,分别对鸠江区的假酒仓库与三山区的加工企业进行突袭检查。
一切在警方掌控之中!第二天一大早,摆放白酒的仓库大门刚被打开,几辆警车与工商管理局执法车辆即来到门前。见到严肃的民警和执法人员,值班人员惊诧不已:“你们有什么事吗?”
“当然有事!”民警与执法人员亮明自己的身份,随即走进仓库进行突击检查,呈现眼前的是堆成小山似的一箱箱某知名品牌白酒。“拆封检查!”民警和执法人员依法将包装箱打开检查,发现这些白酒的外包装表面和酒瓶与某知名品牌差不多,但仔细检查,外包装颜色较暗,酒瓶外观比较粗糙,花纹模糊,色差也有偏差。再闻闻酒味,与品牌名酒大相径庭。民警和执法人员将这些假冒白酒查封,经清点有2040多箱,共计1.2万多瓶,涉案假酒价值一百多万元。
与此同时,另外一路民警和工商执法人员直奔三山区的那家生产加工的酒厂。面对突然造访的民警和执法人员,企业负责人始料未及,连忙拿出香烟递给大家,招呼大家到办公室“坐坐,喝杯茶”,试图蒙混过关。民警拒绝之后,直接来到生产假酒的车间。但是,车间里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生产本厂的白酒,民警没有看到假冒品牌白酒的踪影。
“到仓库看看!”民警斩钉截铁。负责人无奈地叫人打开了仓库大门。昏暗的仓库里,堆满了一箱箱假冒知名品牌白酒的商标、空酒瓶、瓶盖、包装盒等。证据面前,负责人仍抱着侥幸心理说:“我们有生产厂家的授权书,是正常生产的。”“是吗?你把授权书拿来检查!”民警一脸严肃。负责人尴尬地换了话题:“是王老板让我们生产的,他有全部授权资料,我们是按照合同生产加工的。”
“王老板是谁?人在哪里?”民警追问道。负责人支支吾吾,拿出手机想打电话,被民警一把控制。很快,接到通知的企业法人代表和总经理水某、甄某来到现场,民警和执法人员当着他们的面查封5000余箱包装材料、3万多只空酒瓶,随后将水某、甄某传唤到经侦六大队进行审查,并对王某展开调查。
铤而走险落法网
证据面前,水某、甄某知道难以隐瞒,交代生产的这些某知名品牌白酒是与王某合作的,由王某提供授权证明和白酒原浆、所有包装材料,并负责销售。这家企业利用生产线进行加工包装,收取一定费用。
锁定王某的犯罪事实之后,专案组决定传唤王某,然而,狡猾的他听到消息提前逃离了芜湖。经侦支队随即将其上网追逃。办案民警对王某加大追查,并多次接触他的亲朋好友,讲清潜逃的后果,宣传相应政策法规,希望他们配合公安机关工作,敦促王某尽早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王某潜逃外地后一直惴惴不安,身心受到煎熬。听朋友说民警正在找他,清楚难逃法网。7月15日下午,王某主动走进经侦五大队,见到民警鼓足勇气地说:“我有罪,我来投案自首。”面对审查,王某如实交代了策划制造假酒始末。
原来,王某经营白酒生意多年,不仅有自己的品牌,而且有一定市场份额。前几年,精明的他凭借头脑活络,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也积攒了不少家底。然而,近年来,由于白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上花费较大,生意每况愈下。为了扩大生意,增强竞争力,王某不断投资建厂,扩大销售。但事与愿违,不知不觉中,不仅将多年积蓄花光,而且还欠下了近百万元的外债。为了偿还债务,焦急的王某几经琢磨,决定利用自己的条件,冒险生产某知名品牌白酒。他也十分清楚,生产别的品牌白酒需要授权、材料以及加工设备,而自己没有生产加工设备,为此找到酒厂负责人水某、甄某合作。
双方多次打过交道,彼此了解。王某见到两位老熟人,寒暄了几句,便走上正题:“我找你们二位老朋友有事相求,请你们帮忙。我想生产某品牌白酒。”水某、甄某面面相觑,他们知道,生产冒牌白酒是违法的事,没有马上表态。王某明白他们的心思,说:“放心,我只是让你们帮我加工一部分,不会搞很长时间。而且所有材料、包装、原浆什么的都由我来提供。你们每帮我生产一瓶,给你们一元钱的利润。10万瓶酒是10万元……真要出了问题,后果由我承担,与你们无关。”一番花言巧语,水某、甄某觉得既然有钱可以赚,两人答应下来。有了生产厂家之后,王某先后跑到山东、江苏,伪造某知名白酒的授权书,又找厂家加工出该品牌白酒的瓶盖、酒瓶、外包装盒及包装箱。一切准备就绪,王某将酒厂的原浆提供给这家酒厂供他们生产。
酒厂负责人十分谨慎,担心白天生产被人发现举报,便利用夜晚安排工人加班生产,就这样,一瓶瓶假冒某知名白酒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并流入市场。成本价不足50元的一瓶白酒,摇身一变成了名酒,价格从100元到300元不等,直到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查获,已生产4500多箱,库存查扣2045箱,1.2万多瓶,其余已被其对外销售,金额近40万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目前,王某及水某、甄某被公安机关依法移交起诉,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张红 佘辉
便衣民警查获的假酒包装材料。
便衣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7日深夜,高速路段突现大雾,高速二大队民警紧急行动,管控疏导车辆,保障了平安畅通。4月7日23时左右,沪渝高速大雾笼罩,部分路段能见度不足50米,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预防交通事故发生,高速交警...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