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昱,是“日光、光明、照耀”的意思。如今,85后的江城小伙李昱就将用他的热血与善良照亮一个3岁女孩的生命。他也成为了安徽省第106例、芜湖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985年出生的李昱,家住南瑞社区,目前在奇瑞股份有限公司上班,是一名动能管理师。2011年,在一次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他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16年4月2日,芜湖市红十字会接到通知,李昱初配成功,对方是广西省一名患有地中海贫血的3岁女童。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几乎是立刻决定了要完成捐献。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小伙子的回答十分平静,甚至带着些工科生的“冷淡”,“感想?就是很正常啊,配型成功了就捐献,没什么好想的。”至于那些所谓的顾虑,他说自己加入时就了解过相关知识,科学看待,不害怕不紧张。
2016年9月19号,双方再次进行高配,仍然成功,美中不足的是李昱的血脂有点高。为此,他下了苦功夫,锻炼配合饮食控制,终于把指标降了下来。2017年1月,李昱第三次体检,最终达到了捐献的标准。4月5日,他在父母的陪同下,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预备4月10日上午完成采集。“父母一开始还是担心的,但和他们解释过后,也就支持我了。单位也非常支持,还特地批了我一个月的假期。”
4月6日,李昱就开始了他的“打针生活”。“每天2针动员剂,上午8点一针,晚上8点再一针,中间自由活动,饮食稍微清淡一些。”小伙子这样描述说,到10日捐献当天上午,他总共要打9针,“和普通打针是一样的”。
按照目前的情况,李昱将在下周一(4月10日)的上午8点左右进行采集,下午就能返回芜湖。在和记者通话过程中,他没有什么情绪起伏,言语中也很少用形容词或感叹词,所有的叙述都平和浅淡,点到为止。“我知道接受方是个3岁的小女孩。怎么说呢,这也是一种缘分,能帮就应该帮,能救人时一定要救。”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有哪个女孩不爱明媚多姿的春天?又有哪个女孩不爱那些摇曳在春风中的娇美可人的鲜花?但我想,或许我是个例外。比起红得灼眼的桃花、美得有些艳俗的山茶和杜鹃、一场雨便淋得满地残“红”的梨花,我更爱...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