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维明 潘晔/文
陈剑/摄
放眼江城,一个个重点工程正在“马力全开”,汇聚成芜湖蓬勃发展的热潮。一个个重点工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百姓需求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城市的内涵,提升着城市的品质。
4月1日,在市重点局工作人员陪同下,记者来到芜湖市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商合杭大桥接线工程、恒大初中学校工程等施工现场采访,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展望这批重点工程建成后给江城带来的可喜变化。
要“面子”更要“里子”
如果说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是“面子”,那么“深埋地下”的重点工程就是“里子”。它们一般不直接与普通百姓“亲密接触”,却在群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在进行的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就是这样一个工程。
什么是地下综合管廊?市重点局工作人员打了个比方:就好比是城市管线的“集体宿舍”。“过去,不同管线的分布情况无法关联,往往在检修某管线的时候‘误伤\’其他管线。”有了地下管廊统一管理,既能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又能避免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
在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工地,记者看到,在深约4.7米的地下空间,施工人员正在做钢板桩围堰。工程代建方——中铁大桥局相关负责人指着这些告诉记者,它们为综合管廊挡土、防水,下一步将启动抽水、基坑开挖,最后建设管廊主体、浇筑混凝土等。
来到工地北侧,其中一段地下管廊即将完工。由于大部分工程位于地下且只有2个用于通风、回料、人员出入的出口暴露在地面,表面又被混凝土覆盖,记者很难看到这段管廊的全貌。“我们脚下是一段长方体箱涵,用于容纳各种城市管道,将来,施工、维修人员还能在里面行走。”中铁大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北起天门山路北侧,南至中山北路北侧,全长3.1公里。工程完工后,沿线的高压电线、通讯缆线将全部“下地”,并通过控制中心统一建设、管理。
“四通八达”的路网让交通更顺畅
江城的“四通八达”不仅靠高铁项目,还得力于一批“因铁而建”的工程。它们勾勒出一个对外四通八达、对内路网格局更完善的芜湖。
我们的采访车行至赤铸山东路下穿桥时,市重点局工作人员指着眼前200米长的桥梁告诉记者:这座桥是商合杭上跨宁安、宁芜工程,是商合杭大桥接线工程的一部分,在宁安铁路通车时同步建成。
商合杭大桥接线工程既是铁路配套工程,也优化了城市路网结构。在该工程的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十几个高约7米的桥桩并排耸立,部分桥桩之间被流线形的桥面连接。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说,桥桩上将建设六车道公路、四线铁路,与商合杭上跨宁安、宁芜工程贯通。届时,从商合杭公铁大桥可以直接通往九华中路,进一步拉近江北与主城区的距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整个工程分为江南、江北、长江路高架三部分,总长度11.8公里。”据市重点局工作人员介绍,江南接线西起银湖路东侧公路与商合杭铁路分离点,东至九华山路东侧;江北接线西起和谐大道,东至江北公路与商合杭铁路分离点;长江路高架北起天门山路北侧,南至华强广场与现有高架连接。目前,江南接线段正在施工,江北接线段即将招标。
离开工地时,施工现场负责人邀请记者明年初再来这里采访:“到时候,几座高架桥‘英姿\’初现,场面将十分壮观!”
有品质更加宜居
城市在迅速扩展,正在建设中的恒大初中学校就是为了让“新城区”居民与老城区居民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据了解,今年9月,恒大初中学校将成为二十八中的新校区,并迎来第一批学生。
记者在该校建设现场看到,3栋砖红色的教学楼与行政楼、食堂已全部完工,宽敞明亮的连廊将各楼连接起来,形成E字造型。“师生雨天来往各楼都不必打伞了,而且还能起到防潮等作用,这在芜湖是不多见的。”市重点局工作人员介绍,和许多学校相比,这里的配套设施更齐全。例如,舞蹈房、心理辅导室、实验室等功能型教室与普通教室采取1:1的配比。
在城南市中医院及四院内,一栋临街高楼已经封顶,正在做内外墙装修与水电安装。“这里将是市中医院儿童中医特色治疗中心及皖南精神卫生中心。”施工现场负责人表示,该工程预计今年9月份完工,届时将成为城南医疗方阵中的“新生军”,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4月1日,王家巷立交桥附近,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文化产业蓄势发力
近年来,芜湖市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产业孵化器等,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成长性高、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做大文化产业群,不断丰富“欢乐芜湖”的内涵。图为位于芜湖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的安徽三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国产网页游戏的自主研发与运营,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绿色健康的网络游戏产品,现已成为行业领跑者。
记者 梅韬 实习生 李广鹏 摄
专项行动整顿 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本报讯(记者 陈旻)近日,市人社局和市工商局在全市联合组织开展的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已全面完成,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从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了解到,此次专项行动,芜湖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26人次,组织执法检查303户次,查处9件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案件,责令退赔劳动者中介服务费、押金或其他费用1万元,补发劳动者工资18.94万元。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芜湖市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营造了更好的就业环境,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让阳光洒在“星星的孩子”心里
□本报记者 杨友艺
“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期待着你的拥抱、我的小宝贝……静静地听你诉说 幸福的往事。”近日,在九三学社芜湖市委组织的“精准服务、让阳光走进心灵”活动现场,培智学校康复部的孤独症儿童和着音乐打起了欢快的手鼓《小宝贝》,欢迎和感谢这些年年都来看望和帮助他们的叔叔阿姨。
6岁的王嘉(化名)是舞台上最活泼的那一个。他跟着音乐摇摆着手中的沙锤,嘴巴里还兴奋地嘟嘟囔囔。这个异常兴奋的小男孩几年前被诊断为孤独症,已经在培智学校康复部的苗苗班待了两年多时间。音乐刚结束,小家伙就急迫地冲到了台下。他要赶着去领叔叔阿姨们送来的礼物——五颜六色的太空泥。
他的老师袁玉翠告诉记者,作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项目”定点康复机构,学校康复部里共有6个班,有70多名像王嘉一样的孩子,年纪最小的只有2岁半,他们有的是智障儿童,有的则是孤独症。这些“星星的孩子”无法融入正常幼托机构或者中小学校,但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免费接受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我们和九三学社的社员们都是老朋友了,他们党派活动总是将我们这里作为定点,年年组织社员为学校孤独症儿童捐款捐物献爱心。这一次,考虑到孤独症孩子的康复需要,他们捐赠了一批太空泥、模型等美工用品和教具,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
捐赠活动后,身为专业律师的社员为孩子家长讲授了一堂“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为他们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服务。讲座后,家长们还和社员们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沟通,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九三学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听取孤独症家长心声及需求,深入了解全市孤独症教育的发展,便于今后做到精准服务、有的放矢,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据悉,自2007年起,九三学社芜湖市委利用自身的心理教育人才资源优势,面向市聋哑学校、培智学校等特教群体持续开展了以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心灵阳光工程”,迄今已是第十个年头,已经成长为党派的特色社会服务品牌。
从不乱扔垃圾做起
开展“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环境整治,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理应积极参与,责无旁贷。
创造一个优美、清洁、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芜湖市各级在“清洁城乡,美化家园”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城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了城市形象;在农村,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环境整治,就是要营造一个更加清洁、卫生、优美的城乡环境。但笔者发现,少数居民还没有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出门就倒,随手便丢,糟蹋了环境,影响到卫生。尤其是在农村,垃圾堆依然不少见,日晒,臭气熏天,雨淋,污水横流,对居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环境整治是事关全市人民群众的大事,你我当立即行动起来,从不乱扔垃圾做起,抛弃一切不良陋习,为塑造芜湖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城乡新形象出力。
奚居辉
巾帼志愿者“清洁城乡”在行动
本报讯(记者 孟鸣)连日来,市妇联组织全市巾帼志愿者广泛参与“清洁城乡,美化家园”行动,号召全市女性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事着眼,尽己所能、竭力而为,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芜湖奉献巾帼力量。
此次行动中,市妇联依托全市“妇女之家”,以历年来创建的省市妇女创业项目示范点为重点,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从“五评、四建、三树、两台”着手,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面貌、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养等方面,创建美好“妇女之家”。
芜湖市发布2017年重点普法目录
本报讯(记者 潘晔)今年是实施全市“七五”普法规划的推进之年。4月6日,市法宣办发布芜湖市2017年度重点普法目录,总共列出43部法律法规。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普法内容有新的变化。例如,今年芜湖市首次将党内法规、芜湖市地方法规列入年度重点普法目录。记者在普法目录上看到,今年不仅新增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也将《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等地方法规列入其中。除了根本法、基本法外,其他纳入年度重点普法目录的法律法规均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关乎民生的法律法规包括《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等。
据了解,该普法目录以全省重点普法目录为基础,并结合芜湖市实际情况增加了9部法律法规。市法宣办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做好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和广大党员的党纪党规意识。
《中国大能手》工业机器人全国总决赛在芜开机
本报讯(记者 陈旻)4月6日下午,由国家人社部与央视财经频道联合制作的大型竞技节目《中国大能手》工业机器人竞赛全国总决赛,在芜湖市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开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克金出席开机仪式。
冯克金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芜湖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机器人产业基地同时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79家,涉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等各个领域,在国内率先形成了机器人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他表示,芜湖市将借此次竞赛契机,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为推动芜湖市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助力。
经过前期全国海选,最终10名选手进入决赛。记者了解到,来自埃夫特公司的李涛成为安徽省唯一的选手,将与全国各地的技能高手同台比拼。本期节目5月1日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
国医大师李济仁候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本报讯(记者 江晟)今年4月份“中国好人榜”日前公布,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皖南医学院教授、皖医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李济仁候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市民可登录中国文明网相关栏目页面浏览其事迹,并在本月底前通过下载“文明中国”APP参与评选,为“身边好人”点赞加油鼓劲。
作为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李济仁教授是有着460余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也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等顽疾治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安医学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代表人物。
“悬壶济世”是古老中医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传统。对于李济仁教授来说,传承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与品德,更是骨子里的一种坚韧与执着。多年来,他始终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规家训,五个子女均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成为当代中医传承家族的典范,并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张一帖”世医传人,形成一个博士团队。
近年来,李济仁教授已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 2016年度“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其家庭相继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市“十大文明家庭”等殊荣。面对这些荣誉,李济仁仍然觉得做得不够,“我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中医药界年轻一代成长起来,能把传统中医药精华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芜湖市建设宜居城市,让市民共享生态福利的必然要求。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确立了2018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目标。今年是芜湖市全面推进实施创...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