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烟雨墩阅报栏可追溯到我的学生时代,那时我常去烟雨墩图书馆看书。虽然图书馆内有报刊杂志阅览室,可我还是偏爱驻足阅报栏前过把读报瘾,尤其是逢风和日丽之时于此看报,那种感觉非笔墨所能描摹。
犹记得早期的阅报栏系简易的木板式,上陈列《安徽日报》《芜湖日报》等刊,报纸外用大方格铁丝网罩扣,《大江晚报》问世后也加入了阅报栏,看报时欲看反面另一版,读者可取下铁丝网罩把报刊翻过来挂上,这样便可如愿看到另一版了。几十年来,阅报栏几经变更直至如今的橱窗式阅报栏。冬去春来,每每经过阅报栏处,总见有不少读者饶有兴趣看报,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其实图的就是一种悠悠然的感觉。
家住长街,距烟雨墩阅报栏甚近,这也是几十年偏爱来此看报的因素之一,由衷感慨:烟雨墩阅报栏能做到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真的不容易。前些年有关部门在公园及不少社区建设了橱窗式阅报栏,可惜均好景不长,逐渐呈现为动辄重叠陈列、多月不更换,直至后来报刊不见踪迹,不少阅报栏皆化为名存实亡的摆设了,唯有烟雨墩阅报栏不忘初心,矢志不变地伫立于镜湖之畔而成一道亮丽之景观。
有道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由此联想,建一处阅报栏且坚持一年半载也并不难,难得是几十年仍坚持且一如既往办下去。坦率而言,如今人们即兴驻足于烟雨墩阅报栏处看报并非是匮乏信息渠道,而是吮吸其中所绽放的文明芳香。祝愿烟雨墩阅报栏继续伫立下去,永远散发文明气息…… 赵钢华
温馨提示:来稿请寄芜湖市弋江区红花山路20号《大江晚报》社文体专副部“我与阅报栏的故事”栏目收,或发至邮箱303002457@qq.com。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反映城市管理问题,市民可打“12319”热线,不过现在,市民跟城管系统还有更直接的沟通方式。4月1日,镜湖城管全天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城管局长坐镇,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场,老百姓有什么问题可直接...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