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位于张家山领秀城的“金色摇篮”芜湖婴幼园正式开园。“金色摇篮”婴幼园究竟开设了哪些课程?宝宝适应情况怎样,一天在幼儿园是怎么度过的?来了这边小孩几天以后回家就能讲完整的故事,是怎么做到的?记者专访了北京“金色摇篮”芜湖婴幼园张继英园长。
记者:孩子一天生活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张继英:我们的孩子早上八点入园,大概在八点十分左右吃早餐。早饭之后到九点钟,有一个区角活动,像小年龄段有安静的桌面的游戏,大一点的可能我们会有言语的指读,甚至我们可能会有一些阅读的教学内容。九点到九点半是第一节课、九点半到十点是第二节课,这两节都是领域课程。十点到十一点就是一个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回来之后是午餐。十二点到两点钟是午睡时间,两点以后在下午还有两节领域课,会有一个加餐,有一个户外活动,每个环节都是衔接比较多的。
记者:婴幼园开设了哪些课程?
张继英:懂教育的家长在看一所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的同时,会更加重视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如果发现其课程体系十分混乱,甚至没有明显的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她的“软件”配不上“硬件”。金色摇篮实施双层次覆盖七类课程(第一层:生活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第二层次:领域课程、潜在课程、微型课程、特色拓展课程)。充分利用课程的转换,孩子的大脑能够轮流地休息,这样就可以减少大脑的疲惫,能够达到最佳地使用大脑的目的。
所有的摇篮课程都是在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同时,用“梯度发展、多元学习”的纵横解决方案,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地促进孩子发展。各种组合,犹如一个多彩的魔方,激发孩子成长每一个关键领域的良好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设置,按照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培养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探索摇篮课程的魔力,并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
记者:来了这边小孩几天以后回家就能讲完整的故事,背成语。咱们在学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他们很快的学到这些东西的?
张继英:我们就是充分利用孩子一心多用,而且是无意注意占主导的这样一个年龄特点设计的“潜在课程”。“孩子在玩耍时以及课间各种零散时间里,都能潜意识地学到东西。”
其实,在孩子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不被人们重视的影响因素,包括视觉、听觉以及其它环境刺激。比如说像我们的一些教学内容,像儿歌、故事、成语接龙、数数、甚至一些歌曲,像这类的课程我们都不会像一些传统的幼儿园,坐下来花2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老师在前面教,孩子一句一句地学,我们完全是通过潜课程的形式来实现的。
具体的方式就是我们会在孩子一日三餐、喝水、玩玩具、睡前醒后这样一些时间段来播放我刚才所说的这些内容。对孩子进行大量的听觉刺激,这样让孩子很轻松地就能够掌握。其实孩子们真是很神奇的,他们很短的一段时间基本上就能把这些东西背诵出来,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大大超过我们成人的。“我们的潜课程有三种,视觉课程、听觉课程、触觉课程等,全方位潜移默化的开发孩子的潜能。”
另外还有一个课程的类型就是微课程,微型课程我们是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样一个特点来设计的。老师在三、五分钟之内完成。比如说像孩子在一日的生活当中,会有许多一些小的时间段,比如如厕、喝水、吃饭这样一些小的时间段,我们就通过微型课程,把这些等待时间、边角时间组织起来。比如我们会组织孩子进行手指游戏,学习节奏、歌曲的一些视觉训练等等,做一些复习性的课程,巧妙地利用这样一些短时间。
在我们幼儿园,从早上入园的第一分钟开始,直到离园时的最后一分钟,其间所经历的所有活动都属于常规教学课程、生活课程、“潜课程”和“微型课程”的范围,高效利用时间,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都是在愉快欢乐中学习。
记者:那每天的领域课程会教一些什么内容?
张继英:金色摇篮的领域课程,包括五个类型的领域,言语、认知、艺术、运动、社会。我们金色摇篮的老师也是分科、分领域进行教学。
根据金色摇篮北京总部的要求,每个月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总部会将当月的教学内容和计划传给各分园。围绕这些目标,老师要设计一些形式比较灵活的教学,利用一些教具如电脑、多媒体、PPT等组织孩子进行这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的特点,设置一些特色课程。比如轮滑、表象绘画以及小提琴等,开发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金色摇篮”的教育理念是:我们的任务不是去鉴别、发现、筛选一小批“超常儿童”,而是着力去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的苗子,促使更多的普通儿童达到理想 (超常)发展水平。很多人认为,孩子的优秀品质与能力是遗传的,但“金色摇篮”却认为孩子的优秀品质与能力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而事实也证明了它是正确的。 □本刊记者
新闻推荐
芜湖市开展“双提升”交通整治已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交警部门的不懈努力,芜湖市交警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观。路畅通了,安全系数提高了,这是市民的切身感受。但是我们身边还是有一些行人为了图自己方便,却不...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