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量上看,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岁月。上学、上班、探亲、访友……曾经一直陪伴我们的,是任劳任怨的自行车。
后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自行车的作用日渐式微。近些年,人们出行使用最多的,是私家车、公交车,各式各样的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有时候我们在单位或小区看到有人骑车经过,禁不住仔细看看他到底是谁。
自行车渐离人们的生活,一方面因为骑车耗时费力,另一方面与自行车的保管不便有关。所有骑过车的人,恐怕都遭遇过自行车失窃的情况。你到某个单位去办事,自行车停在门口,也上锁了,可十几分钟后出门,它就不见了。小偷对于偷自行车似乎很在行,几秒钟就能搞定,然后骑着就走,留下车主干着急。
近年来随着小绿、小黄的投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自行车失窃的情况。比如我们在芜湖街头骑车,只要办了公共自行车卡,或者用手机扫描一下,立刻就能取车使用,用完了也可以随处放回车辆。公园里,马路边,满眼都是公共自行车或共享单车,既好看又轻便,还不用担心小偷的惦记,当然吸引大家的骑行兴趣。
按理说,这些自行车造价不菲,样式新潮,应该更有“偷窃价值”,为什么在实际运营中,比较“平安”呢?除了很多的技术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姓“公”。无论“公共”还是“共享”,都有“公”的概念。所谓“公”,就是大家的。这些自行车的使用权属于社会大众,大家都可以使用,也就没有了私有化的必要。所以,就算小偷能偷走一辆,偷去了干嘛用?他自己骑?大街上到处都是。卖给别人?别人随处都有车骑,干嘛花钱买你的。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所以,不用担心小偷偷自行车了。
这个情况细想一下,还是很好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很多事应该都会朝着更规范更文明的方向前进。
新闻推荐
ofo、永安行、摩拜……半个月来,近10万辆共享单车蜂拥而至,算上江城已有的公共自行车“小绿”,各式各样的单车凑齐了“红黄蓝绿”四色。春光明媚,单车和骑车人,成为江城街头的靓丽风景。在骑行大军中,...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