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4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昨日,芜湖市卫计委、市疾控中心联合市三院等单位,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宣传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学校的志愿者们正在向往来师生分发材料,普及预防保健知识。据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常见症状有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者咯血、持续低热、消瘦等,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尤其是飞沫传染。所以市民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要引起重视了。
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峰告诉记者,目前,芜湖肺结核发病率处于一个比较低且稳定的水平。2016年,全市共发现、报告、管理、治疗患者1860例,其中初次治疗完成500多例,治愈率在95%以上。“现在,芜湖已经形成了定点收治医院、基层卫生机构、疾控中心‘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控体系,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配合。”
记者还了解到,当前结核病的防治有了新的难题。一是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的情况,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病变进展、恶化,甚至迅速导致死亡的过程。一般认为,感染了结核杆菌会在抵抗力低的情况下发病,而艾滋病毒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所以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发生率是普通人的数倍,且容易复发。
对此,市疾控中心每年都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免费的双向筛查,并提供后续的规范治疗,切实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希望相关的可疑者要尽早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另一个难题是耐药性,去年芜湖就发现了耐多药者18例。“结核病可防可治的,并不可怕,初次的规范系统治疗是最重要的。”张峰指出,结核病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全程规则服药,绝大部分病人都能够治愈,但服药周期较长,最少需要6-8个月。有些病人可能在服药2个月后发现不咳嗽、不咯血,便自行中止服药,结果病情反复,成为耐药病人;又有的患者出现症状后,不看医生,自行购买单一品种的药服用,效果不明显还增加了耐药性。
“而一旦造成耐药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与影响。”张峰表示,耐药患者治愈困难较大,且花费不菲,“市民怀疑是结核病,一定要到定点医院,接受及时、正规、全程、联合的治疗,且必须遵从医嘱。”
目前市区确定了第三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各县则是县人民医院拥有资质。定点医院可为患者提供免费的痰涂片和一次性胸片X射线检查,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品。只要坚持全程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省企业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培训班在安庆市举行张君毅刘飞跃吴涛出席
本报讯3月22日,安徽省企业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培训班在安庆市举行。省人大原代主任、省工经联原会长黄岳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君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飞跃,市政协副主席吴涛出席。来自合肥...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