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日,晚报A06版刊登的方言问题“这醒字那俊”,引起了诸多读者的讨论,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收到了不少回馈。
有些读者并不清楚方言的意思,但积极帮记者出谋划策。如建议通过网络查询、通过图书馆的关键词查询,有的希望当初摘录方言的装修设计人员看到报纸后能“站出来”,解铃还须系铃人。
家住镜湖区的杨先生表示,自己特地去“方言墙”看了,还和老伴一个一个地对照“解读”。“你们报纸上列举的词语大都是左半边墙上的,右半边还有一些。比如‘得货’(得了好处)、‘喝却麻屋的’(漆黑一片、黑乎乎的)、‘哈晓的’(知不知道)……”杨先生说,除了“这醒字那俊”,他全都认得,“这五个字可能不是芜湖方言,我感觉没听说过。”
还有一位南陵县的邓先生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邓先生家住许镇太丰乡,当地很看重春节贴门联这一习俗,每到年边都会请乡里的“文化人”写对子、贴对子,走亲访友时还会进行品评。“好像在那时听过这句话,不是形容人,是形容字,‘这行字写得很漂亮’。”
邓先生解释说,“这醒字”意为“这行字”,“醒”通“行”,因为普通话中的“行”有两个读音(xing和hang),“一行字”应该读hang,但方言可能把两者读串了。“真俊”就是字面意思,形容字体俊逸漂亮。“各地的方言差别很多,尤其是农村,一个县里每个村的话都不一样。比如普通话说‘散步’,我们这就说‘晃趟子’。”邓先生说,对这五个字的“翻译”是他的一家之言,不算答案,给大家一个新思路吧。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35岁的刘俊才,大家喜欢叫他“牛忙”,他是芜湖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骨干队员,担任队内理事、南陵蓝天救援队队长职务,是一名从事公...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