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吕毅
1月26日,记者驱车来到南陵县工山镇柏二村,这里的村民正在赶着编扎祈福鱼灯。
在村民李东生家的灯会园内聚集着不少年长的村民,有的在编扎小鱼灯,有的在为鳌鱼贴纸,有的在扎小纸人……每个人分工不同,忙得不亦乐乎。
走进一个小隔间,62岁的老艺人吴绍煌正在一张靠窗的桌前,目不转睛地扎着纸人,一会儿作造型,一会儿上色作画,像关公、白娘子等传统故事人物形象,在他的手下顿时变得栩栩如生。窗台上插满了各种精致好看的小纸人,引得很多村民观看。
在正屋,一条鳌鱼灯基本成形,村民正在用自制的浆糊作最后的贴纸工艺。“这条鳌鱼可不轻,大概有150多斤重,一般人还真舞不起来。”
勤劳的村民自古生活在水边,靠水而生。舞鱼灯就是为了感谢水的馈赠,驱恶祈福,这一传统也延续至今。村文书吴小健告诉记者:“村里大概有20年没人玩鱼灯,村里80多岁的村民吴克余是舞鱼灯的传承者,他怕这个传统丢失了,所以就号召村里人重新舞鱼灯。”
去年春节,村里人齐心舞鱼灯,一时间乡里热闹极了。今年春节,这个传统民俗活动继续举行。“我现在成了当家人,一定会把舞鱼灯办好、传好。”前段时间,李世龙从吴克余手中将舞鱼灯传承下来。
23岁的代小妹也是舞鱼灯成员中的一位。“我力气小,只能玩旱地行舟,老公力气大,舞鳌鱼。”代小妹说,自己提前结束打工,赶在春节前回家来排练。“图个热闹喜庆,求个平安吉祥。”
下午2时许,在另一个院子里,村里很多小伙聚在一起,排练鱼灯,各种动作花样层出不穷。“从腊月二十八会一直玩到元宵节,虽然会有点累,但也很值得,不仅传承了民俗,而且增添了年味。”20岁的吴胜是位大学生,他笑着说,鱼灯文化会代代相传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截至今年一月份划扣日,南陵县续保人数已达54287人,新增参保、到龄发放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程度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工作迎来“开门红”。 &nb...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