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南陵新闻 > 正文

900㎡承载的农村文化愿景

来源:芜湖日报 2013-09-03 20:23   https://www.yybnet.net/

张跃志看到文化广场如此受欢迎,忍不住拿出笔墨露一手。

李玉林喜欢上网下象棋。

杨水英自豪地展示广场舞队巡演的照片。

谈海东一直有品功夫茶的习惯。

每天傍晚,文化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

李闸,青弋江西岸的一座小村庄,隶属于南陵县弋江镇姚义行政村。该村总人口数约300余人,而姓氏就有近20种。多元化的姓氏让村庄充满活力,同时也让该村更趋于社区化。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900㎡相当于城市中一间规模中等的商铺、两个篮球场……在李闸,900㎡是一座由村民自筹资金修建的文化广场。当然,对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来说,900㎡犹如沧海一粟,但这犹如星星之火,唤醒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激情,承载了村民的文化愿景。

广场舞“跳”活乡村休闲生活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闸村曾流行舞龙灯、马灯、鱼灯等活动,改革开放后,一度流行秧歌舞和红色经典歌舞剧。时过境迁,富有时代韵律的广场舞开始在这片土地上风靡。说到李闸的广场舞,不得不提起杨水英,正是她将广场舞引入这里。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水英在临近乡镇的广场上看见很多人跳舞,她被优美的舞姿和动感的旋律深深地吸引着,随后便萌生了在家门口跳舞的想法,可成立一支广场舞队并不像她想得那样简单,“刚开始,都是我硬拉着周围邻居跳。”

在农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中,“本分”是对农村妇女最基本的要求,让她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似乎有违常理。“很多人一边在旁边看着,一边指指点点,有点看笑话的意思。”一心想让广场舞能在这个小村落生根开花的杨水英那段时间顶着压力,每天坚持跳舞。渐渐地,看得人多了,非议的人少了,三四个月之后,渐渐有村民主动要求加入舞蹈队。“开始时一些妇女比较害羞,有点放不开,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大部分舞友不仅会跳了,而且还跳上了瘾。”在杨水英的倡导下,这支广场舞队从今年开始不定期地到姚义行政村所属的29个自然村巡演,每次演出都能获得村民的好评。

村民们对广场舞从鄙夷到接受再到热爱,透视出村民在追求先进文化时表现出的自我反思过程,而一直被忽视的农村文化此时逐渐在李闸焕发生机。

“村晚”提振村民文化自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广场舞激发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向往,也奠定了文化生活的群众基础。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舞蹈,姚义村支部书记胡克友心里琢磨着,如何“添油加醋”,借着这股春风,把大家的热情火焰再燃烧得高点。

“我们村很多人外出上学、打工,发展得都不错,春节都会回家过年,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办一个自己的春晚。”胡克友回忆起当时这一大胆的设想颇为自豪。2011年下半年,胡克友和村支部的同事商量了一下,便开始着手策划起了春晚。

“姚义村要举办春晚”,消息一公布便在村内的29个自然村里“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支持,有点才艺的都跃跃欲试,杨水英和舞蹈队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消息公布后,我们陆续收到各种节目的报名,还有很多都是家人替在外上学打工的亲人报名的。”看着一场晚会调动起广大村民的情绪,胡克友打心里高兴。

2012年春节,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姚义村首届春晚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热热闹闹地开幕。晚会的主持人由放假回家的大学生担当,一首首歌曲、一支支舞蹈、相声、小品、舞龙灯,看着台上表演的人尽心尽力,台下观看的村民笑声一片,胡克友满怀信心,他决定将这种形式的大联欢坚持下去。

正如2013年上映的一部农村题材电影《越来越好之村晚》中的情节一样,村民们对举办春晚的热情高涨,缘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渴望,特别是外出打工人群的增加,打破了传统乡村的封闭思想,拓宽了村民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村民自掏腰包建文化广场

2013年的“村晚”结束没多久,杨水英又开始发愁了。“跳舞的队伍扩大后,场地就成了问题。”杨水英和丈夫李玉林商量,准备将自家的祖留地捐出,建一座稍大点的广场。李玉林非常支持妻子的想法,自己动手将闲置的鸡棚拆除,并砍掉一大片泡桐树,甚至连祖坟也迁出。

4月,在村民组长杨元文的提议下,李闸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捐资修建文化广场的决定,并成立了建设筹备组,负责指挥、协调、设计、记账、现金、监工等各项工作。

会后,杨水英夫妇带头向筹备组主动捐款2万元,随后,各家各户也都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踊跃捐款,多则上千元,少则三五百元不等。“仅一个多月,我们收到捐款8万多”,出乎杨元文意料,村民的积极性如此高涨。于是,筹备组最终决定,除修建篮球场外,再增加两台乒乓球桌和部分休闲运动器材。

修建广场的一个多月里,村里的青壮年每天忙完自家农活,就加入“工程”建设,平整土地、运水泥沙石、做小工,各见所长,各显神通。7月1日,占地900平方米的“李闸文化广场”落成启用。

从那时起,每天傍晚开始,这座广场便热闹起来。妇女们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踏着优美的步伐翩翩起舞;年轻小伙打起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孩子们跳起了绳,荡起了秋千;老人们有的围坐在一起观看影片,有的迈着休闲的步伐聊着家常。“很多邻村的人也被吸引到这里。”胡克友现在倒成了义务管理员,他每天晚上都要到广场上转转,防止器材被损坏。

900㎡承载农村文化愿景

看着广场上载歌载舞,一片欢腾的场景,胡克友心里明白,这座文化广场的功能远不止为了满足跳舞、打球的场地需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激发了村民对文化的追求,而文化又改变了原先简单、鄙陋的农村生活模式。

村民许海南一提到现在的休闲生活就忍不住乐呵呵地笑着,“现在不打麻将了,改打篮球。”许海南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孙子到广场上转转,老伴跳广场舞,他就四处找邻居帮忙抱抱孙子,自己好抽开手“投两球”。

相对于许海南来说,谈海东就清闲许多。谈海东的妻子在广州工作,儿子前不久刚去当兵,现在他一个人在老家办了一间涂料厂。“原先一个人在家里显得冷冷清清,现在晚上就热闹了。”他的车厢里每天都放着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工厂的事忙完后,随便吃点晚饭就赶到广场上练起来。由于长期在广州生活,谈海东喜欢喝“功夫茶”,每天运动完回到家后,他便拿出茶具,边看电视,边悠闲得沉浸在茶香中,“这叫动静结合,很有一番韵味。”

张跃志是村里公认的才子,年轻时承担着村里所有宣传海报的绘制工作,多年下来,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可惜的是,自从他承包了40多亩田和10亩水产养殖场后便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整天和妻子埋首田间地头。这次修建文化广场,张跃志主动承担起规划设计任务,篮球场的尺寸都是由他规划的,“国际标准是长28米,宽15米,省级标准可以减少2米,我们这个球场是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他仔细地介绍着篮球场的各区域尺寸,俨然是一位老道的设计师。如今,看着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娱乐活动,张跃志又翻出了他的“文房四宝”,准备重新开始练习。

新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提及文化广场,村民们津津乐道,但对于杨元文来说,他却另有一番盘算,“现在的文化广场还不够大,跳舞与打球容易混在一起,老人们的健身器材缺乏,广场四周没绿化没草皮。”他接下来准备和住在文化广场附近的居民商量一下,将他家100多平方米的晒场扩建为广场场地,再增加一些老年健身器材,在广场四周铺设绿化带。

杨元文的这一番盘算恰巧折射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尴尬现状——农村文化发展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有差距,相对于城市,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比重较少,导致文化设施匮乏而无法满足村民的现实需求。

“李闸村村民在面对这样的尴尬时,没有坐等着政府,而是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主体意识,不等不靠,这种自觉的形式值得在农村推广。”南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梅育辉坦言。在当下文化与经济发展尚未取得平衡的背景下,李闸的农民文化广场似乎在探索一种新的发展途径,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 本报记者 卫晗慧/文  见习记者 梅韬/摄

新闻推荐

和孩子说安全

授课地点:南陵县许镇中心学校六(2)班 授课教师:方根秀新学年如期而至,送走了一班学生又迎来另一班。开学第一课,还是跟学生聊一聊安全。  &...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三访中干渠2013-10-08 12:33
评论:(900㎡承载的农村文化愿景)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