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阳光工程培训
图为和谐敬老院
图为大浦乡村世界
图为参合农民在村卫生室看病直报
图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龙山村
南陵县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己任,倾力实施民生工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确保群众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7年以来,该县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内容越来越丰富,惠及人群越来越广,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称赞。2007-2012年该县累计实施185项民生工程项目,其中县自定实施的民生工程20项。2007年-2011年共拨付民生工程项目资金14.912亿元,2012年预计投入资金6.12亿元。
加强领导 完善制度 补助标准不断提高
县委县政府为了实施好民生工程项目,专门成立了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和民生工程协调领导组办公室。每年的民生工程项目确定后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任务时间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各项制度。该县除了实施省市规定的民生工程项目,每年年初通过南陵政府门户网站发布项目征集公告、在“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集意见表,广泛征集民意,以确定全县自定民生工程项目。每年年初测算出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将县级配套足额列入财政年初预算,并按照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民生工程资金的配套、拨付、使用,对补助到人的发放类项目,实行“一卡通”发放,确保资金补助准确、及时。
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城镇低保标准已提高至310元,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至180元,建设了16个敬老院,不断提高五保人员供养标准。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通过一次性补缴费纳入退休范围或领取最低生活费方式,保障全县未参保集体企业人员基本生活。实施旧城改造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2008年来共建设廉租住房6972套,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方式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通过发放救助金解决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问题,4年共救助10745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受益水平,方便农民报销补偿,参合农民由2007年的40万人增加至51.2万人,参合率达108.3%。建立完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方便城镇居民参保、缴费、就医,参保人数由2007年的3.6万人增至2011年的4.79万人。积极救助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制度,5年共支出救助资金1592.22万元。健全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保障制度,5年共支出治疗艾滋病、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病人费用307万元。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就医环境和服务水平,新建了124个村卫生室、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改扩建了23个村卫生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改善人文居住环境 提高百姓生活质量
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用,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逐年提高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5年共支出费用12937.7万元。优化教学环境,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加固重建中小学48所,优化布局改造20个农村小学教学点。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通过招聘会、创建创业园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419万元。为60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开通了广播电视,建设了134个农家书屋,建设了20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6年来共解决了30.3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年该县率先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4年共完成村级公路建设307.2公里。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解决农村百姓最关心的问题,3年建设1005个项目,财政奖补资金3904.2万元。2008年以来共对1837户农村困难户居住的危房实施了改造,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为主导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3年来全县共建设了8个留守儿童活动室和119个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南陵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深入实施各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项目,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南陵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打造“优美南陵、和谐南陵、幸福南陵”的目标,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目前,该县已建成4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省级大学生创业园1个,申领创业富民专项扶持资金400万元。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创业企业230多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110多户,创业带动就业比例1:1.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被列入“全国新农保工作试点县”,参保率达93%。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标准位居全省县级前列。
2012年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目前共有6所公办幼儿园,到2013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超过40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拆并了20多所办学力量或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地处边远的中小学。率先在全省开始了以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为重点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究和实验工作。2009年以来,完成投资4.49亿元,实施全县中小学校舍新建项目73个、加固改造项目20个、维修项目284个,完成南陵中学和大港完小迁址新建工作。加强农村学生接送车的整治和管理,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部实行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模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100%。完成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工作,在全省率先形成五级即时结报网络体系,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两个“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县”之一。全县8个镇中心卫生院新改扩建工程和147所民生工程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体系。率先在全省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2012年共实施了总投资10.8亿元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县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一次性投放公交车50辆,优化公共出行。同时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截至目前,全县村村通水泥路率、通班车率和通自来水率分别达100%、88%和53%。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为重点,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启动了205国道环境综合整治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选取仙坊、大木山、南陵湖等9个居民点作为村庄整治示范点,重点开展了村庄垃圾清运、危旧房及棚户拆除、道路硬化及配套给排水管网施工、户厕改造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该县被确定为全国唯一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和建管体制改革试点县。全面开展全县五镇十村6.56万亩农用地整理工作,总投资3400余万元,新增耕地3337亩。
新闻推荐
(上接1版)山野间,一个个插着国旗、披着绿篷的钻机塔,每隔100米一个散落分布,就像一个个“锚点”,勾勒出了整个矿脉的大致形状。矿长胡洪文告诉记者,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体呈东西...
南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陵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