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萦绕着演奏者与制琴者的默契与交融。优秀的二胡演奏家难得,精良的二胡也很难得。在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有一家明坤乐器厂,乐器厂的“掌门人”梅荣坤就是一名精于制作二胡的手艺人,三十多年的敲击打磨,让他的制作技艺日臻完美,制作出的二胡、高胡等民族乐器不仅深得国内演奏者喜爱,甚至还远销海外。
走进梅荣坤的办公室,墙上挂着、桌上摆放的,都是已经制作完成的各式各样的二胡,深色木料泛出典雅沉稳的光泽,这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梅荣坤之手。梅荣坤坦言,自己一家人都与二胡有着难解的情缘。梅荣坤的父亲年轻时在苏州当兵,因为爱好黄梅戏,每逢休息时就会去当地的民族乐器厂转悠,看老师傅制琴,没事也跟在后面学。从部队退伍回家后,父亲就地取材,用毛竹筒和木料制作了一把简陋的二胡,时不时地还拉上一会。父亲的爱好成为梅荣坤和哥哥最好的启蒙,兄弟两人都对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因机缘巧合,梅荣坤的哥哥在苏州打工时遇到了当地一位民族乐器的制作名家,在大师的悉心教导下,哥哥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二胡的制作工艺,并将这门手艺教给了弟弟梅荣坤。学成手艺的兄弟两人在当地开了一家民族乐器生产厂,并于2001年回繁昌开办了这家明坤乐器厂。
乐器厂不大,走进车间,敲凿声叮叮咚咚,地上散落着木料和半成品,几位工人师傅正专注着为即将完工的二胡打磨、刨光。梅荣坤说,一把二胡分为琴头、琴杆、琴轴、琴筒、琴码、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结构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选料、拼接、蒙皮、打磨、上弦、涂漆、调音等近百个工序,每一步都得十分精细。“制作二胡,木料的选择关乎琴的质量。现在大多数用的都是红木,不易变形,使用多年也能保证二胡音色不走样;二胡的胡筒则是由一块块小木板拼成的,拼接的角度很重要。”梅荣坤说,整个制作过程最为关键的步骤是蒙皮,这决定着二胡的音色。二胡的皮膜用的是蟒皮,蟒皮的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发音共鸣较好。蒙皮时捆扎的松紧度非常考验制琴师傅的经验和火候的拿捏,“要是高档二胡,一张蟒皮只能做三、四把。”
尽管现在二胡制作可以用上机械,但在梅荣坤看来,无论机器制琴多么发达,都无法替代手工制作。梅荣坤说,手工制琴可以“量体裁衣”,根据人的手掌大小、个子高低量身制作,与机器制作的使用感受差异很大。“一把好的二胡,是有自己独特生命力的。每块木料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经过人工的精雕细琢,才能做出质量好、发音好的二胡。”
从十六、七岁入行到如今,四十八岁的梅荣坤从事二胡制作已有三十多年,在日复一日的敲击、打磨中,他也在不断摸索和创新。“黄梅戏在安徽很受欢迎,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而作为黄梅戏伴奏主要乐器的高胡,因为之前多是圆筒喇叭口,音色不太理想。”梅荣坤说,为此他尝试着对高胡进行改良创新。前后七、八年时间,他制作了不下几十把高胡,通过不断改进,最终制作出了改良的六方琴筒的高胡,无论是在音色还是音质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善,这种高胡受到了诸多黄梅戏高胡演奏大师的认可和青睐。
梅荣坤的乐器厂每年要生产千余把二胡,价格从几百元到两万元不等。除了二胡、高胡,乐器厂还生产琵琶、中阮等民族乐器。“购买二胡的人群很多,有专业的二胡演奏家,有喜欢拉二胡的票友,还有不少学校开设了乐器课,购买二胡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梅荣坤说,目前,乐器厂生产的二胡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今年就先后接到了来自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订单,“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民族乐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扩声筒’,让中国的文化之声传得更深更远。”
□记者 季鲲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告别了处暑,今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白露。本周芜湖市基本无雨水,天气以多云到阴、阴到多云为主,气温也较为适宜,高温28...
繁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繁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