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青年时就爱读书读报,1980年开始订阅《辽宁青年》《青年科学》《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杂志。1980年年底,我进了繁昌县横山毛巾厂,从一线操作员干起,直至任车间主任。因为热爱文学,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厂部把我调到厂办,负责全厂宣传工作。当时,厂部的黑板报、厂里的宣传材料也由我来写,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一个毛头小子开始有了胆子向市级电视台、报社投稿。我的一篇消息《繁昌县横山毛巾厂防火工作抓得好》一稿,在芜湖广播电视台播发,获“好新闻稿”二等奖;通讯《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发展》刊登在刚成立不久的《大江晚报》上,荣获新闻三等奖。稿件能在市级报刊上刊登,给我的写作带来极大信心,我立志要多写稿,写好稿,多投稿,努力提高横山毛巾厂知名度。至此,我与《大江晚报》算是结下不解之缘。
晚报1996年元月1日正式创刊,我便与晚报开始了不离不弃的这份缘。如今算来,自费订阅晚报已经25年,这么多年下来,每天阅读晚报已成了我雷打不动的“铁律”,每天早晨晚报一到,我总是爱不释手地看,有时边吃早饭边看。 每个版都看,条条框框边边角角一条不漏,最少要读一个半小时。过年时一周看不到报,我就急得不得了。看晚报、集晚报,晚报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也成了我的信息库。25年来,我们全家也都养成了看晚报的习惯,每每报上有什么热点新闻,全家争着看,一起议论,镜湖星月、记事本文学专栏等是我们全家的最爱。我还带动了身边一帮朋友、同事、同学、邻居订阅晚报,我把读晚报的收获及参加各类活动获奖的故事,分享给他们,大家都成了晚报的热心读者。
2000年,由于企业改制,我和妻子双双下岗了,那段时间生活无着落,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但我读晚报的这点小爱好,也没有放弃,我戒掉烟酒,在生活费上挤一点,订阅晚报也没有断过档。2006年因为住房拆迁,堆得满屋的晚报带不走,不得已卖了一大板车,现在想来仍心疼不己。
我在《大江晚报》上先后刊登了几十篇稿件,参加晚报举办的各类有奖征文比赛活动曾多次获奖。在我看来,这些成绩与阅读晚报分不开,是在阅读晚报中让我收获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文字能力,让我的写作更上层楼,且有了发表的平台。前后几任晚报专副刊编辑老师都在稿件写作上给了我帮助,让我的稿件频频发表,让我的文字有了与读者面对面的机会。
2010年,晚报征集读报“金点子”活动,作为老读者和对家乡这张报纸的特别感情,我倡导建立“读者俱乐部”,让无数的新老读者能有个交流互动、联谊感情的平台,通过颁发会员卡,会员优秀稿件优先录用。别看这点子不过百余字,我可是字斟句酌,反反复复改了五六遍,怀着忐忑投出去的,当时并没有抱入选的希望,因为那次有一万多人投稿,北京、上海甚至连青岛的读者都有。当接到报社的通知,我的建议被选中时,当时太感意外了,尤感荣幸。在当时报业集团领导的重视下,晚报读者俱乐部很快建立,并在此后的十年间组织了无数场读者间的采风联谊活动,有去瑞丰商博城、去大桥开发区摘水果、体验绿色公共自行车集体骑行……我都尽力参加,在读者俱乐部大家庭里,和一帮同样对晚报怀有感情的志同道合的读者结下了友情。
我与晚报一起走过25年,这一段缘,值得回味,也难割舍。
刘大虎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16日,记者从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芜湖市退捕渔民就业帮扶仍在深入推进中。截至目前,芜湖市已转产安置...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