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洋
坐落于繁昌县孙村镇长垅村瘌痢山的“人字洞遗址”,被学术界认定为欧亚大陆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220—250万年。从1982年开山炸石,意外发现神秘骨头,到1998年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等多单位进山科考、发掘,再到如今常态化的管理、守护,在“人字洞遗址”发现和保护的背后,当地居民、七旬老人盛昌林是唯一一位自始至终的亲历者、保护者。他的默默付出被当地人广为称赞。
为发展地方经济,1979年下半年,瘌痢山下建起了一座水泥厂,盛昌林是厂医务室的一名医务人员。1982年4月,山场开采的一声炮响,成为他与古文物结缘的开始。“火炮在轰碎石头的同时,还炸出了一些稀奇古怪、形状各异的骨头,工人们以为炸到了古墓,奔走相告,围观群众越聚越多。工友也将我从卫生所叫到现场。”盛昌林说。
“这些骨头中,有的茶杯口大小,有的像莲藕一样粗细,油光透亮,骨质雪白,结构弯曲,不像是人类的骨头。”虽然不明就里,但出于医生职业的敏感性,盛昌林觉得这些骨头并不普通。此后多年,盛昌林一方面不断搜寻散落在村民手中的骨头,一方面查阅资料,遍访有识之士,但没人能说清楚其中的蹊跷。盛昌林不死心,趁工友赴上海探亲的机会,托他带两块骨头去大城市求证。工友在上海有关方面的指点下,又将骨头带到北京,送到中科院。后来,骨头被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库班猪的化石,年代约为1200—1600万年前。
当时正处改革开放初期,对“人字洞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的条件尚不具备,国家、省等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均派人赴繁昌县了解情况,委托地方先行保护。作为当地人的盛昌林主动成为志愿者。他抓住工作就近的便利,不分白天、黑夜开展义务巡逻,一干就是10多年。
1998年,“人字洞遗址”列为国家科考项目,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省文物局、县文物所组成联合科考队,进驻该地区对化石层进行正式发掘工作。消息传来,盛昌林喜出望外,随即将搜集的5麻袋近20个种类的化石,全部无偿献出。
经过多次正式发掘,当地出土了古脊椎动物化石80多种。在发掘期间,盛昌林帮助料理科考队的日常生活,协调科考队与当地企业、村民的关系,俨然成了一名编外队员。
考虑到盛昌林熟悉环境,且热爱文物工作,县文物管理部门任命他为“人字洞遗址”文物保护员。近年来,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又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据统计,每年听他讲解的游客达到10000人。不仅如此,他还在周边地区开展宣讲60多场次,致力于提升当地居民特别是下一代的文物保护意识。
盛昌林告诉记者,在时隔10多年后,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近期将再次赴繁开展发掘与保护工作。“人字洞遗址”保护区、展馆也将进一步建设、完善。今年已71岁的盛昌林希望在有生之年,继续为保护、宣传“人字洞遗址”尽微薄之力,也希望年轻人接过接力棒,继续讲好“人字洞”的故事。
新闻推荐
6月是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 芜湖市通报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形势
本报讯6月是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5月29日下午,市应急管理局举行安全生产新闻发布会及“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市应急管...
繁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繁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