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衣天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医者,仁心大爱,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繁昌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天花、流脑、麻疹、脊髓灰质炎、霍乱、麻风等传染疫情,死者甚多。即使死里逃生,许多人却留下残疾。那时候一旦疫病流行,衙门管不了,老百姓生存的希望只能指望少得可怜的行医郎中,多数人只能烧香磕头请求神灵保佑。在老百姓心中,对这些“白衣天使”是非常敬重的。繁昌有一地名叫“竹丝塔”,其背后就有这样一段民间传说。
从东门桥出城,向南陵方向前行,右边便是旗杆山,左边便是峨溪河。再往前行,右拐弯不远处有一块地理位置标志——“竹丝塔”公交站牌就竖立在那里。据民间传说,这座“竹丝塔”,就是当年繁昌人民为纪念救百姓于苦难的女郎中 “竹丝姑娘”而集资建造的。
据峨山镇村民胡自春先生讲述:早在隋代,繁昌旗杆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老两口,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精通医术,又心地善良、医德高尚,给病人治病从不多收一文钱。遇到有困难的,不仅不收钱,还要搭上吃喝,所以,远近的百姓有病都来这里求治。
有一天,老两口上山采药,归来途中隐隐听得婴儿啼哭声,寻声找去,只见一处竹丝丛中,有一个用红布裹着的婴儿。两人望着红日西沉,四周又无人影,便将婴儿抱回家中。回家后发现是个漂亮的女婴儿。因为女婴是从竹丝丛中捡到的,两人就给婴儿取名叫“小竹丝”。老两口得此婴儿欣喜无比,视为掌上明珠,精心抚养。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小女孩一天天长大。十几年后出落成一个美丽俊俏的大姑娘。她跟老人学习医术,不但医术高超,还传承老人善良和高尚的医德。
老两口相继过世后,竹丝便雇请了伙计,带了学徒,办了个“仁和堂药坊”。很多疑难杂症,经竹丝治疗都恢复了健康,此后,她的名气越来越响,前来求治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个僻静的小山村也因此变的热闹许多。
传说隋炀帝杨广登位后,有一年去扬州选美,途中得了怪病。御医和沿途名医都找不出病症,眼看命在旦夕,各州、府、县张贴皇榜,许诺如有人治好皇上的病,高官任做、骏马任骑。
这消息传到竹丝耳中,计上心来。竹丝每天接治多是贫苦百姓,深知民间疾苦。苛捐杂税、壮丁徭役压得百姓抬不起头来,多少人死于病患饥饿,竹丝姑娘就想为民请命。于是,她揭下皇榜,为杨广听诊把脉,找出病症,给药三副,就药到病除。杨广身体好了,就在行宫召见竹丝郎中:“你治好我的病,功劳不小,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
竹丝立于殿下,先诉民间疾苦,后数官府昏庸,“民女给皇上治病,别无他求,只求皇上开恩,三年不征本地粮税,免差徭役,让百姓以休养生息。”
杨广惊诧,细看站在殿下的女子,貌若天仙,竟有回天医术,且忧民爱民,顿时龙心大悦,便道:“朕准你所奏,但朕想留你在宫中陪王伴驾如何?”
竹丝答道:“小女子只愿今生为百姓治病,没有这个福分!”竹丝说完转身要走,卫兵却不让竹丝离开。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阵阵呼喊声:“竹丝女,回来!竹丝女,回来!”原来竹丝郎中上金殿,众百姓深感担心,便自发前来接她。杨广见此阵势,只好作罢。
从此,百姓们都知道三年不征粮税、免差徭役是竹丝争取来的,一时间竹丝成了病人心中的神医,百姓心中的大恩人。
再说昏君杨广那日在金殿见了竹丝后,她的影子总是在眼前晃动,很是想念。身边宦官深知杨广心思,便到杨广耳边如此这般一番。
一个天高云淡的夜晚,旗杆山下的“仁和堂药坊”像往日一样,病人们都入睡了,竹丝挨个查看病房后也回房息歇。突然间只听得人马嘶叫,大火从药坊四面燃起。刹那间,药坊变成火海,睡梦中的人们没等醒过神来就葬于大火。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清晨,“仁和堂药坊”被夷为平地,人们在废墟中一直没有找到竹丝姑娘。
有人说是官兵用花轿把她抬走了,也有人说竹丝骑着马连夜逃走了,还有人说在熊熊的火光中看到竹丝含笑升天而去了。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却只有一个事实,那就是:自此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可亲可敬的郎中竹丝了。
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一心为民的女郎中怀念之情,集资在“仁和堂药坊”原址上建起一座八宝灵龙塔,取名为“竹丝塔”,以此来表达对具有高尚医德的竹丝姑娘的敬仰之情!
竹丝塔高高耸立在旗杆山下,经历了千年春暑秋寒,见证着历代王朝兴盛败落,不知何时,此塔也毁之不存。虽然史志书中没有找到有关竹丝塔的记载,但“竹丝塔”作为一个地名,永远地保留下来,同时也留住了对善良、医德高尚的竹丝女郎中永恒的纪念。
伍先华
新闻推荐
3月11日,大桥交警大队党支部为青年民警许磊举行火线入党仪式。尽显忠诚与担当在抗击疫情战斗中,芜湖市公安局党委号召各级...
繁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繁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