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院自动发药系统,全程智能化,提高效率。记者 杨大伟 摄
□ 本报记者 陈旻 程中玉
人均期望寿命从改革开放前的68.2岁提高到现在的76.7岁;曾经谈之色变的天花、疟疾成为历史;孕产妇死亡率由10年前的25.29/10万下降到2017年的9.23/10万;婴儿死亡率由10年前的9.93‰下降到2017年的3.02‰……穿越四十年风雨历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芜湖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硕果累累,一组组数字,一点点改变,无不展现了芜湖今非昔比的飞跃。
深化综合医改: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老一辈芜湖人谈到过去农村医疗,不会忘记“赤脚医生”。因为医疗条件差,医疗人才和药品短缺,过去农村看病跑上几十里很平常。“现在我们镇卫生院的条件也很好,小病大病都能治。”在繁昌县孙村镇卫生院看病拿药的俞志恒大爷谈及近些年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感慨不已。
而同在孙村镇的汪女士也很惊喜,因为自己在镇卫生院就看上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的号。这得益于市妇幼保健医联体的建设。繁昌县妇计中心、繁昌县繁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卫生院、繁昌县荻港镇中心卫生院、繁昌县平铺镇中心卫生院都被纳入该医联体中,让当地居民家门口就能享受市里大医院的“待遇”。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芜湖在全国率先开展医改试点,实行医药分开和零加成销售改革。通过药品直接让利累计16.25亿元。近年来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远低于国家要求的10%标准。药品费用占比逐年下降,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由医改前的49%降到现在的29.4%。通过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组建医联体、医共体和专科联盟,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并实行按病种付费,降低医疗成本。
让医疗资源能够优化流动,芜湖市科学规划调整医疗机构布局。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新建搬迁;依托弋矶山医院在医疗资源薄弱的三山区新建一所医养结合型综合医院;建设眼科医院、康复医院、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对老城区医院进行升级改造,所有的县医院和县中医院通均实现了新建或改扩建。大力发展了一批具有专科特色的民营医院。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各县区均有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实现每个镇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均有1所卫生室,每个街道、社区均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了15分钟就医。建成了市、县两级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医疗救护资源分布更加均衡,急救效率明显提升。
从最初的看病“老三样”,到如今的现代化医疗设备;从看病全自费,到如今医疗保障全覆盖;从乡村诊所到农村也能看上“三甲医院”专家,改革中的医疗卫生事业向着惠民的方向一路奔驰。
提升服务能力:为百姓健康撑起“保护伞”
四十年来,与医疗技术同步提高的还有医疗卫生资源的迅速增加,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
(下转8版)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廖岚钧通讯员刘喜富报道12月6日,记者从马钢桃冲矿了解到,近日,繁昌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成立验收组,对桃冲...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