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乡村邮递员工作辛苦、待遇又低,前任干了一天就辞职不干了,繁昌县平铺镇新林村的高云接手后,这一干就是十八年。十多年来,他一个人既当营业员又当投递员,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还是一名“办事员”,多年来他穿梭在乡间小道上,无论风霜雨雪,从未发生过丢失和延误,他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农村留守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新林邮政所所在地原来是一个乡,2003年12月区划调整时被撤销,邮政所人员精简后就剩下他一个人。邮政服务范围包括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覆盖人口16000多人,总面积52.7平方公里。新林是典型的皖南丘陵地貌,境内半山半圩,丘陵地带山路崎岖,圩区沟渠纵横,羊肠小道蜿蜒曲折,邮递员一天投递下来要跑四五十公里的路。
“现在邮政摩托要快得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投递员靠步行,后来有了自行车”,高云说。他的前任就是因为骑自行车太艰苦、工资待遇又低,只干了一天就辞职不干了。邮件没人送,急得邮政所负责人满世界找人,有人给他推荐了高云,就这样,高云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邮递员,这样一干就是18年。2000年9月之前,高云是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干过木匠、泥瓦匠,在工厂打过工,骑着自行车跑个几十公里路,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
高云是土生土长的新林人,1973年出生的他,有着北方人的身材,大高个子,身材魁梧,膀阔腰圆,但有着南方人的腼腆,不善言辞的他,逢人便是笑。为人亲和、服务周到,使他在新林片区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方便工作、方便群众,他还把家搬到邮政所隔壁,不管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群众需求,他一喊就到。
新林邮政所是周一至周六上午营业,只有周日休息一天。每天早上七点半,高云就会准点到所里开门,打扫卫生。八点钟正式开门营业,整理资料,接待用户。九点半左右,县里的邮车来了,几大包邮件收下来,包裹要一件一件地登记,报纸要一张一张地分发,再分门别类地装进邮包,一直要忙到中午12点下班。锁门回家,吃完中饭后,他就骑车投递。
一路上风驰电掣,村民总是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蔡铺村的村民从运非在地头忙着菜园地,一听到摩托车声音就知道高云到了,他放下手中的铁锹,赶忙上前迎接,他的儿子从广州给他寄来的衣服到了。在他看来,高云热心肯帮忙,而且非常能吃苦。山河村80多岁的强老太太,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高云。老太太是个典型的空巢老人,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她独自一人守在小楼里自烧自吃。她家住在比较偏远的小山丘旁,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买个油盐酱醋什么的,都是高云骑着车子跑,碰到头疼发热的,还驮着老太太上医院,一直要帮助她打完针吃完药再送回家。
十八年的“绿色信使”路,“做个好人”就是高云的座右铭。为方便村民,他在偏远地区每户村民家都留下联系卡,上街买点种子、捎点化肥是常有的事,顺便到镇里办证、取件更是家常便饭。在当地村民眼里,高云不仅是投递员,更是“办事员”。
作为一名乡村邮递员,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一辆摩托、两个邮包,丈量了每个山村小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力送好每一份报纸、每一封家书、每一个包裹就是他的职责。高云说,投递工作虽然很辛苦,有时还被客户冤枉,他曾经也想到过放弃,但每天骑车投递过程中穿梭在乡间小道上,有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陪伴,他就忘记了烦恼,老百姓热切期盼家书的眼神,就是他坚守偏远乡村无尽的动力。
雍家龙 王家才 马正超
新闻推荐
渔民们上船准备开捕11月10日、11日,繁昌县荻港镇举办首届江鲜美食文化节。江鲜节开幕式、捕鱼仪式、蟹王争霸赛、江水煮江...
繁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繁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