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芜湖,源于上世纪“上山下乡”时结下的情缘,不少城乡居民或成为了夫妻,或至今还如兄弟姐妹般来往。市民江先生今年69岁,上世纪60年代末去了繁昌县山乡马坝插队,数年后返城,至今他依然与生活在马坝的“兄弟”老徐保持来往。
“上山下乡”对于江先生来说,是记忆中难以磨灭的苦乐年华。上世纪60年代末,江先生来到了繁昌县马坝插队。虽然他当时已近20岁,但是到了农村后还是感到两眼一抹黑。好在当时与他年龄相仿的老徐与他一见如故。自此后,江先生就成为了老徐家的常客,老徐的父母亲也非常和蔼,特别是他的妈妈非常善良,她常常告诉自己家的子女说:“这些来插队的城里孩子甚至有哪些农活都不清楚,你们要好好帮帮他们,有缘能走到一起就要好好地处下去。”
在老徐的帮助下,江先生踏踏实实学起了农活。一段时间过去后,他侍弄庄稼不再那么困难。在侍弄庄稼的同时,也学会了养鸡。对于江先生种庄稼、养鸡这些事一学就会,老徐和父母亲均啧啧称奇,觉得更像是自己人,他们夸奖之余却没有吃过江先生送来的一个鸡蛋。他们总说,“小江不容易”。为了能挣一点钱,江先生那时候在老徐的指导下学会了砍柴,他们将柴火挑到较远的矿上集市出售,卖柴是为数不多的挣钱办法,两个人结伴而行,虽然肩膀磨出了老茧,但依然有说有笑。
就这样,在老徐和家人与乡亲们关照下,江先生在马坝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时常为家里提供一些粮食、鸡蛋与山货,甚至还有辛辛苦苦积攒下的钱。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江先生终于回城了,但他并没有疏远与老徐及其家人的感情,每家有了婚丧嫁娶的大事,他们均会互相知会来参与,逢年过节也会你来我往探望。近年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徐患上了腰肌劳损,到市里的医院诊治,江先生知道后,赶紧在家收拾了房间,让老徐住下,安排三餐,一家人对老徐热情有加。别人问起江先生老徐是什么人,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这是我在马坝的兄弟”。
记者 吴敏 实习生 陈攀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宫石)10月10日,芜湖市举办大院大所暨科技成果对接会,签约科技合作项目42个。近年来,芜湖市与国内60多所大院...
繁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繁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