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丹丹 在学校开设留守儿童舞蹈教室之前,王如如(化名)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穿上舞蹈鞋。对于这名12岁的留守儿童来说,“舞蹈”曾是一个遥远的词汇,“爸爸妈妈在长沙打工,我寒暑假才能去见他们,家里条件也不好,从来没有机会学习舞蹈。” 王如如就读的是位于沈巷镇的鸠江区外国语学校,在这所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里,9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事实上,在整个沈巷镇的小学校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几乎都在80%以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舞蹈为何物。“我希望农村留守娃和城里孩子一样,有学习舞蹈的机会。”为了这个梦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谢晓爱从2011年起,七年不间断坚持送教进农村,帮助千余名留守儿童穿上舞鞋、圆上舞蹈梦。 初衷: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舞蹈 谢晓爱与留守儿童的缘分缔结于2012年。当时,中国舞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实施文艺惠民工程,在全省开设16个“新农村舞蹈教室”,其中芜湖的教学点选择在了沈巷镇第二小学,拥有高级职称的谢晓爱受聘成为舞蹈教室的志愿者舞蹈老师,走上了为留守儿童教授舞蹈之路。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农村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舞蹈。”谢晓爱说,第一堂舞蹈课上,孩子们热切的眼神让她深受触动。这种触动直接促成了她后来的坚守:原先定下来的是一年支教结束后改换其他志愿者,但面临分别时看到孩子们的眼泪,谢晓爱当即决定留下来,这一留就是七年。 七年间,从住处所在的城南弋江嘉园,到江北沈巷,谢晓爱每周至少坐公交车往返两个来回,加上转车时的等候时间,单趟至少需要近4个小时。“支教时早上五点就要起床赶车。最怕的就是下雪天,芜湖长江大桥经常会临时封闭,有几次硬是在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上等了近一天,人都要冻僵了。”谢晓爱说,支教之路充满艰辛,但看到孩子们学习舞蹈时的认真劲儿,她就觉得自己的所有辛苦都变成了幸福。 成效:留守儿童登上艺术大舞台 农村孩子的舞蹈几乎都是零基础,谢晓爱在指导孩子从零开始打下扎实基本功的同时,倾注大量心血编排了与农村、与留守儿童相关的一系列原创舞蹈,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开启舞蹈圆梦之旅。 几年间,谢晓爱创作编排的反映留守儿童心声的少儿舞蹈《留守娃》作为安徽省选送的唯一一个节目,参加第六届全国校园舞蹈汇演,并一举拿下特等奖;反映惠民工程让农村面貌大变样的舞蹈《新天新地新农村》荣获全国少儿舞蹈大赛金奖;原创舞蹈《辣椒红了》《天职》以及《小树和我一起长大》分别获得安徽省文艺调演一、二等奖项。2016年,“新农村舞蹈教室”的孩子们参加了安徽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圆了孩子们的“春晚梦”。 在谢晓爱的心血浇灌之下,近百名孩子通过了中国舞的专业考级,最优秀的一批孩子甚至拿到了中国舞八级的考级证书。同时,多名孩子考入专业艺术院校,通过舞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谢晓爱也因此先后两次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未来:让更多留守娃“幸福起舞” 送舞蹈进农村,谢晓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近年来,不断有人主动加入进来,谢晓爱由此成立了“爱上舞蹈”志愿团队,如今团队已有8名固定队员。“2016年在一次演出中认识了谢老师,感觉她做的事特别有意义,于是就主动提出来想帮点忙。”志愿者张熹麟在部队文工团跳了12年舞蹈,转业后在繁昌县做少儿舞蹈培训,如今每周他都会抽出时间,驱车从繁昌赶到沈巷镇义务支教。 去年底,出于场地等多种因素考量,谢晓爱带着志愿团队一起,在鸠江区外国语学校开设艺术培训中心,免费为低保家庭儿童、贫困留守儿童做舞蹈等艺术培训。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里,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留守儿童像一只只展翅的雏鹰一样,在舞蹈的世界里尽情的翱翔。谢晓爱还告诉记者,考虑到沈巷镇镇域面积大、留守儿童众多,难以在一个地方集中教学,她带着志愿者们一起,另外开设了3个舞蹈教室,进一步延伸志愿服务的触角,尽可能地让更多的留守娃能够有机会幸福起舞。
新闻推荐
繁昌县财政局 繁昌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退还 有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环境保护厅转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建〔2017〕1773号)文...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