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何必去洛阳,国色天香丫山多。闻说南陵丫山牡丹,依山层叠,姹紫嫣红,成为花海奇观。我心里痒痒,一直想去看。
四月,正值牡丹盛开的季节,在南陵举办书画展之余,朋友盛情陪我前往赏花。那嶙峋的怪石,恰如万马奔腾,又似波涛汹涌。那娇艳的牡丹,美若天仙。走在花丛中,如有玉人在侧。酒后赏花,飘飘欲仙,醉眼蒙眬,恍如梦中,清晰的场景,多半依靠回来欣赏照片,才得领略,未免有丝丝遗憾。善解人意的朋友似乎知悉我的遗憾,在省文学院于丫山举办文学研讨会之时再度邀我前往。
如果说丫山牡丹花堪与洛阳牡丹相媲美,那么丫山石海则堪与昆明石林比肩,小巧玲珑的奇峰怪石,鳞次栉比,美不胜收。几经探寻请教,各自成因,却也大致相同。此地原为浅海,3亿多年前,受地壳板块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丫山褶皱,露出海平面,最高峰呈“丫”形而名丫山。丫山地域真是块神奇的地方,景区四周地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唯独这一小块石海构造如此特别呢?当地人解释说,这石海核心区,原系火山口,地质构造自然不一样。
山外转悠时,我曾看见那郁郁葱葱的山凹下面,四周无明水出口,没有淹水成池,貌似云南天坑。天坑大多因地下河而成,否则,山环四周,当会水聚成湖。我游九寨沟时曾思考过,九寨沟的上下季节海,四周封闭,丰水季节成海,枯水季节干涸,应该是地下河下水道时通时闭所致。我的推断,得到了同行的当地一位朋友的响应。他说,位于丫山镇的南陵湖是一处极具传奇色彩的湖泊,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突然一夜之间由旱地变成一汪清澈的湖水。清朝咸丰年间曾经出现过湖满水溢的现象,但随后又神秘消失。我想,那当是地下河出水口被堵,后来又通畅的缘故。所谓神奇,理应如此。
奇特的地貌,引起了我盎然的游兴,当我得知近处还有一个号称江南香格里拉的下宕村值得一看,便欣然约定第二天早上同游。
下宕村历史悠久,其村民99%姓孙,据孙氏族谱记载,三国时吴王孙权一族因丫山下宕四面环山,自为天然屏障,所以凭险而居,其子孙后代延续至今。其村掩藏于100多米深的天坑中,在丫山下的石宕内,故而得名。古村松柏翠竹环抱,老宅,怪石,处处弥漫着清爽宜人的芳香,美得如诗如画如乐章。不远处,几位农妇在晨曦下浣衣,笑语盈盈,池草悠悠。我走进俯看水波流动的态势,证实了封闭的池底下确有暗河流淌。
一路赏景,谈笑风生,几个人来到一处叫六棵树的地方。古树参天,放眼望去,两边两个山宕恰似两个“0”,合起来为8字形,六棵树处于8字中间,四周封闭,下宕村名副其实处于山宕之下。全村现存文化遗迹较为集中,传统风貌、民俗风物保存完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铸就了一幅永远描摹不尽的画卷。自然风光靠看,人文景观需听。无奈我们是利用早起锻炼时间而来,还要赶回去参加会议,时间有限,虽是不舍,却不得不匆匆离开,听景是不行了。
我被丫山的美景深深震撼了,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丫山,花美堪比洛阳,石美堪比石林,坑美堪比云南,村美更如香格里拉——不是世外桃源,胜似世外桃源。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忘记了丫山曾名七华山。因为安徽地界上现有三华山,五华山,九华山,唯独没有七华山,七华山在哪儿呢?有人考证丫山即七华山。我虽然没有看到论文,但从繁昌县的五华山到青阳县的九华山之间,没有什么山能从位置、风景、名声比其更适合的了。对此,我深信不疑。
啊,丫山!文化底蕴深厚可溯,奇花异石秀色可餐,一两次短游是不能穷尽其妙的。有机会,我将再来!
倪劲松
新闻推荐
繁昌县城最繁华最热闹的所在不外乎大戏院和中心花园这一片了。商铺鳞次栉比,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从各家门面里传来的促销广告好不热闹!就在这片繁华所在,有一处独特的风景,这就是繁昌县邮政局前面的阅报...
繁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繁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