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食材丰富,其实无需太多加工都能成就一道道盘中美食。但是勤劳的人们对于舌尖美味从不松懈,即便是在这春季,通过人们的巧手稍一改造,这些春日食材便又成为一个个不同面貌的民间小吃。
春卷一直是芜湖的街头特色小吃之一。虽然如今春卷一年四季都有,但顾名思义,将春卷纳入春季小吃并不突兀,因为这就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最初便是出现在春日。“一卷不成春”,走在芜湖街头巷尾,不难发现许多小吃摊往往一边卖着腰子饼,一边卖着春卷。春卷全国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在芜湖当地人的家中,较常见的配方莫过于用春卷皮包上芹芽和肉,或者是半干的萝卜丝,炸至金黄,外酥里嫩。不过现在在街头,韭菜馅、白菜陷的春卷更为常见。
和各类野菜一起应运而生的还有各种野菜粑粑,这则集中出现在清明前后。
江南的清明节俨然也是时令小吃的节日,既有用新鲜艾草或雀麦草汁和着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成的青团,也有以鼠曲草和米粉作为原料做成的清明粿等等……因为原材料中都有野菜,成品又为绿色,又多出现在清明前后,所以在江南各个地方,青团、清明粿、野菜粑粑等叫法经常混淆却又不尽相同。不过说来说去它们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春天清明前后自然的馈赠和人们手艺的相结合。而在咱们芜湖,豆沙馅的青团和鼠曲草做成的清明粿并不多见,不过野菜粑粑却不少。
“我们这,以前几乎所有的野菜都能做成粑粑。”如今在市区,做这些粑粑的人已经不多,反而是在乡村,还有一些人家保留着这些清明习俗,记者辗转问了多人,最终在繁昌县荻港镇上找到一位家中刚做过粑粑的人家。70多岁的许成华告诉记者,在过去,只要到春天,什么马兰头粑粑、野蒜粑粑等都挺常见,不过如今,人们做的较多的还是蒿子粑粑。“蒿子要用埂上常见的麻蒿,而且一定要清明前,因为过了半个月,蒿子老了就不能做了。”许成华说,做这种粑粑俨然是细活:将嫩嫩的麻蒿头采回来,焯熟沥干水后,剁得越碎越好,再用纱布挤干水分,“喜欢吃软点的就多加糯米粉,喜欢吃荤就加点咸肉丁”,待做好蒸熟后,一开锅,那味道,野菜的清香一瞬间扑鼻而出,让人不由垂涎三尺。
食春正当时,眼下虽已是春天的尾巴,不过这个季节特有的鲜味儿还有很多很多……
□ 本报记者 唐乐燕/文 郑远/摄
新闻推荐
“莺飞草长三月天,油菜花开满山间。”眼下正是一年中欣赏油菜花的季节。在芜湖,一提到油菜花,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响水涧。其实此处风景并非独好,江城周边3小时车程内,爱花族们还大有可玩。按照由近及远...
繁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繁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