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诗人高适,不仅是写诗高手,以杰出的边塞诗雄视唐代及其以后千年诗坛,也是为政能臣,拯时定乱,建功立业,卓然高标于当朝诗人之林,史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本是将门之后,由于父亲去世早,高适少年时,家中境况,已渐窘迫。高适穷而愈奋,当时“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高适则文武兼修,既应时而进,又遥承祖风,“二十解书剑”,到二十岁的时候,已自觉经典与剑术俱精,文韬与武略足用,完全可以报效国家了。
唐·殷番《河岳英灵集》说,高适“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高适生性豪放不羁,“落落有奇节”,和李白一样,高适求仕,也是特立独行,偏不走时人最看好的常科——进士和明经一途。他曾多次求人荐举,多次参加唐玄宗亲自主持的制科考试,想迅速入仕,大展抱负,皆遭铩羽。友人李颀说他“五十无产业”,已步入老龄,家境仍窘迫依旧,却“心轻百万资”,落第还家,继续以耕读为业,继续等待机会。“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高适对自己的努力,总是满怀信心。
天宝八年(749),唐玄宗下诏开有道科试。适逢张九皋任高适所在的宋州刺史,此公乃开元贤相张九龄之弟,颇具乃兄贤德之风,很赏识高适的才华,力举高适进京应试,并把高适的诗集进献给唐玄宗。高适的好友颜真卿此时正在朝任殿中侍御史,又写了一首数百字的四言诗,并作序,颂扬高适的人品学识,“遍呈当代群英”。有这样得力的荐举,高适这次终于考中,而且考后不到十天,就被任命为封丘县尉。
县尉主抓治安和“收率课调”,事务细碎,每一项皆有限期,又多有不合情理者,“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高适干了不久,就觉事与愿违,非但不能济世救民,反倒直接在欺压百姓!天宝十一年(752)春,他就果断地辞去了县尉之职,不管得之如何不易。
这就是高适,他对人生去就的抉择,总是主要以能否拯世济民为准。
天宝十二年(753),五十四岁的高适,终于迎来命运大转机,被陇右和河西两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节度使幕府掌书记。高适对哥舒翰十分感佩,“一朝感推荐,万里从英髦”,接到任命,立马“触热向武威”,冒着盛暑,急奔哥舒翰幕府驻地,紧随哥舒翰左右,投入反击吐蕃的战斗。“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一举“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部落”,多年难息的边患,得以彻底解决。“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既为国家庆幸,也为自己弃县尉而赴边关的抉择自豪,挥笔写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渐渐,高适发现,幕府生活,实际上是战斗少而饮宴多,大胜之后,更是经常沉溺于宴乐之中,“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高适壮怀如炽,不愿岁月虚掷,又开始寻求新的进取之路,但几经努力,均无果,不禁发出“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之叹。
这就是高适,他对人生去就的抉择,总是以能否为拯世济民做出更多奉献为准。
哥舒翰很赏识高适的才华和赤诚,天宝十四年(755)初冬,哥舒翰带高适入朝,“盛称之于上前”,高适因此而受到唐玄宗重视。不久,安禄山反,玄宗即任高适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唐玄宗宠信宦官,军中常以宦官监军,“监军持权,节度反出其下。”高适向权相杨国忠反映,与之激烈争论,毫无效果。哥舒翰兵败,潼关失守。唐玄宗向群臣征求对策,高适建议将皇宫所藏,全部拿出来,招募敢死之士以抗贼。唐玄宗不听,在杨国忠怂恿下,逃向蜀中。高适追上,向唐玄宗痛陈潼关失守之因,宦官监军和杨国忠害军之罪,得到玄宗嘉许,被任为侍御史。不久又升任谏议大夫,并在委任状中赞扬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心,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
高适在谏议大夫任上,尽职尽责,“负气敢言,权幸惮之。”宰相房官给唐玄宗出馊主意,以诸王分镇天下,高适切谏不可。因为这样最易造成诸王拥兵割据,非但不利于平定安史之乱,还会导致诸王内讧,国家分裂。昏聩的唐玄宗,竟听信了房官。很快,到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握四道兵,封疆数千里的永王李,就据金陵反,试图“保有江表,如东晋故事。”正如高适预料。唐肃宗很欣赏高适的政见,急召高适商量平叛对策。高适详陈江东形势,断言李必败。唐肃宗“奇其对”,当即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统兵参与平叛。高适进军之前,先向金陵一带发布檄文,命当地“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以分化叛军。高适当年十二月出兵,次年(757)二月,叛乱即被平定。
高适立马整顿部队,准备投入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以新的战绩,“报明主知臣之恩,成微臣许国之节”。却因大宦官李辅国既恶其才,又恨其敢言,多次向唐肃宗进谗,而被解除兵权,任了个太子少詹事分司洛阳的闲职。直到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蜀中动乱,高适才被相继改任蜀州和彭州刺史。高适在蜀中六年,值朝廷国是日非,高适为之忧思难排,唯尽力维护辖地稳定而已。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梓州副使段子璋反,高适率彭州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斩之。崔光远的牙将花警定却乘机大略东蜀。唐肃宗怒免崔光远的节度使之职,任高适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又反,高适破之,剑南悉平。
《旧唐书》编纂者盛赞高适在安史之乱期间,“以诗人为戎帅,险难之际,名节不亏,君子哉!”约略考察一下当时与高适齐名的王维、李白、杜甫几位大诗人的行迹,就会感慨:此论既函深意,又发人深省!面对突如其来、真假纷呈的时局,王维膝软,被俘后任了安禄山的伪职;李白懵懂,入了分裂者李的幕府;杜甫单纯,硬为严重误国丧军的罪臣房官辩解。三人举止,在政治上军事上均不利于朝野一心,平叛护国的时代大局。而高适则认识明确,旗帜鲜明,并为国家、人民和时代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识大体,明大局,诗人高适,君子哉!君子诗人哉!
新闻推荐
今年上半年,潼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县工作突出位置,以脱贫攻坚领域作风治理为抓手,以提高...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