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举行童生考试体验活动
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 骆晓东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00年的科举考试选官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使得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在陕西省蒲城县有一座距今100多年的古建筑遗址,那就是——清代考院。这里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考试场所,主要通过文物陈列、影片播放、图文并茂等形式向游客们展示科举制度及考院的历史。
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考院建筑群
“蒲城清代考院位于蒲城县东槐院巷17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是当时考秀才的地方,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馆长李亚茹介绍,蒲城清代考院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考院建筑群,也是陕西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科举考试场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考院改为蒲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内附师范传习所,专收初等小学堂毕业生。
据介绍,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蒲城县知县张荣升用自己的俸银购买了两座民居,修建了蒲城考院,当时修建考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解决同州府的考生每年考试都要搭建考棚带来的不便;其次,平时不考试时作为上级巡抚来蒲城视察时歇息下榻的行辕。这里现存主体建筑有门厅、考舍、伦秀堂、浴室院、官厅等七十余间,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作为清代科举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考院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便是一位典型的代表。
同时,清代考院也是具有革命历史的地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蒲城县成立了高等小学堂,在井勿幕的影响下,同盟会员常铭卿、陈惠亭、李桐轩等担任教习,他们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知县李体仁怀疑师生加入同盟会,拷打高等小学堂教师常铭卿及学生四十余人,并下狱。消息很快传到西安、上海、北京及日本东京等地,各地革命党人和各界进步人士纷纷向陕西当局提出抗议和质问,省内商州、凤翔、同州等地中学,三原宏道学堂以及西安和各县的不少学堂相继罢课,以示声援。清朝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将师生无罪释放,知县李体仁被革职。这次事件史称“蒲案”,被称为“陕西辛亥革命的前奏曲”。
“古代高考”怎样防作弊
如果把当时科举考试按其等级划分的话,那么处于金字塔最顶端的是殿试,而处于最基层的则是县试,通过了县试,才有资格参加府试和院试,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的考生统称为童生,童生参加院试合格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考院当时主要举行的便是县试、府试和院试。蒲城清代考院就是在科举制度下考童生出秀才的地方。
“科举考试是古代学子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而作弊最常见的方法便是夹带了。”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讲解员高敏说,夹带俗称小抄,古代考生将《四书》《五经》等考试用书变小,然后把字压缩,缝进衣服、鞋底,藏在头发里带入考场作弊。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里就有一件很特殊的文物——“夹带”。这副夹带长70厘米,宽8厘米,它是用老鼠的胡须蘸着油墨写成的。
“在中国古代,由于科举考试成绩与名利、仕途直接挂钩,作弊现象更是尤为严重,如何确保考试的公平性,考试管理制度和考场纪律尤为关键。”高敏说,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回避制、复试制、弥封制、处分科场作弊者等措施。为了减少贿买考官,在武则天时期曾设立“糊名法”,将考生的名字用纸粘贴遮掩住,以避免批卷者认出写卷人,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后来又发明了誊录的方式,这种方式则是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级,以防批卷者辨认出考生的字迹等。
“壬子科场奇案”佐证蒲城学风极盛
蒲城清代考院也是蒲城教育昌盛发达的重要标记。据记载,清雍正年间,震惊全国的“壬子科场奇案”就发生在蒲城。那时金榜传来,蒲城学宫门前的报录炮连响5次。知县朱闲圣特别高兴,因为知道省上乡试中蒲城有5名中举。可是接着10次报录炮响过,朱知县非常惊疑,后又传来4次炮响。朱知县拍拍耳朵,一个县中一两个举人就够荣幸了,本县这次一次高中14名,可能吗?于是忙到学宫门前查问,得知确实全省中举18名,蒲城竟占了13名,而且还有一名副榜,人称“十三个半”。
然而,一些落第考生怀疑有弊,联名告御状。雍正帝阅状大怒,责成礼部尚书查办此案。办案人到蒲后私访数天,毫无收获,心情烦躁。傍晚,他们散步在城内大街小巷,但见万家灯火,耳闻书声琅琅。叹道:“怪不得唐明皇称蒲城为藏龙翥凤之地也!”兴奋地边走边谈,直到后半夜,发现灯火不减,书声不断。礼部尚书恍然大悟:“蒲城学风极盛,原来如此。”尚书回京后不久,朝廷传来圣旨:朱闲圣治蒲城有方,钦赐“礼仪之邦”匾额一块,升任六品道台。
“目前考院已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蒲城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缅怀先驱,教育后代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李亚茹说,作为清代考秀才的地方,考院见证了千千万万学子寒窗苦读的艰辛历程,目睹了他们榜上有名时的春风得意,而今,这里作为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考院童生场所,肩负着宣传、教育、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等重要职能。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由文光通讯员徐蕊 5月23日,蒲城县高阳镇南加禄村贫困群众王增虎正在“党委+”项...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