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瑾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2020年陕西“两会”进行时邂逅一场瑞雪,会场外,寒气袭人;会场内,融融暖意。连日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渭南团代表相聚陕西大会堂,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审议各项报告一丝不苟,撰写议案、建议严肃认真,从加快西渭融合发展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从推进绿色发展到紧盯改革堵点难点发力,“好声音”频频传出。
共识,在交流与讨论中汇聚;力量,在思考和展望中凝结。
建言献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渭南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和财政报告发言摘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捧读省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财政报告,代表们不时用笔将这些精彩词汇标注出来。他们知道,这些关键词擘画了充满希望、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关乎陕西的未来。
围绕高质量发展,代表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踊跃建言,希望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褚锦锋代表说:“韩城将全面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方位思考发展路径,依托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示范区、黄河金三角区谋发展寻支持。同时,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韩城黄河文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煤炭、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升级。”
刘宝琳代表建议,将渭南确定为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安澜,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希望省上能支持临渭区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在商业综合体、旅游开发、公共设施、水系综合治理、医养康养、社会养老等项目上予以政策和资金倾斜,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晓妍)1月20日,市政协召开第55次主席会议。市政协主席吴蟒成,副主席贺韧、徐月凤、杨文斌、杨森明、张开、刘巧...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