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渭南湿地公园数量居全省之首。图为初冬时节记者航拍的渭南城区湭河湿地公园。本报记者李沛华摄
本报记者 夏莲
巍巍华山奇险峻秀,潺潺渭水孕育生灵。在渭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仓颉造出了汉字,杜康酿出了美酒,司马迁写出了《史记》,白居易吟出了《长恨歌》,历史成就了她“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名。如今,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旅游百强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一个个荣誉称号的取得,又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荣耀。
自2005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渭南市始终秉承“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理念,打造城市点线面、凝聚城市精气神,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打基础管长远工作来抓,巩固成果,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113个地级提名城市,渭南取得排名第19位的好成绩。
如今,徜徉在渭南城区,公园里、道路旁,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赏心悦目;公共场所,市民谈吐文雅,举止文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崇德向善 描绘文明底色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一幅幅公益广告,犹如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乡村医生刘永生,驻村第一书记赵军,社区主任寇东升……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道德标尺刻入市民心中。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渭南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中之重,树立引领渭南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不断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近年来,渭南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58个,建成省级示范区1个,在中心城区交通路口、公园广场等地,投入1300多万元,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雕塑1300个、公益广告6800多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同时,渭南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陕西好人”“渭南标杆”等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先后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2人荣登“陕西好人榜”,3人入选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23人荣获渭南市第七届道德模范,乡村医生刘永生被评为“三秦楷模”并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6个集体152名个人荣获“渭南标杆”,389家单位荣获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3家单位、1个社区分别获得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神文明建设风采奖文明单位三等奖、文明社区三等奖。(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靳鹏)2019年“陕西体彩”陕西省群众足球超级联赛上周末结束了第12轮的角逐,高居积分榜首位的西安高新易联队...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