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平和村剡家组第三届农民春晚拉开帷幕,村民们看得聚精会神。
本报记者孟珂实习生刘艺凝文/图
“舞跳得好,歌唱得好,戏演得好!”2月5日是正月初一。上午,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平和村剡家组的广场上传来叫好声。原来,这里正在上演一场热闹的农民春晚。
歌曲、秦腔、广场舞、秧歌……4个小时左右,30多个节目,让掌声、欢笑声在村庄里久久回荡。
“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春晚,如今我们在自己村里也能看春晚了。大家坐在一块热热闹闹地看演出,过年的气氛特别浓!”48岁的村民李粉莉说,“冬季天冷,我们的春晚还专门安排在白天办,一边看节目,一边晒太阳。”
“演员都是左邻右舍,让我觉得很亲切。农民春晚真是办到大家的心坎上了。”73岁的村民张竹玲说。
在台下忙前忙后的剡小朋激动万分。今年41岁的剡小朋是剡家组村民,这已经是他为剡家组筹办的第三届农民春晚了。
据他介绍,本届农民春晚从去年11月开始筹备,共征集到50多个节目,为控制表演时间,节目压缩至30多个。整场农民春晚中,年龄最小的表演者只有9岁,最大的有70多岁。
为什么会想到办农民春晚?剡小朋说:“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常年在西安工作生活,由于父母去世多年,我不常回老家,主要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看望亲戚。前几年回来,觉得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富裕了,但是文化生活还相对匮乏,就连过年的时候村里也没有多少年味儿,就想着尽自己所能为大家做点什么。”
2016年年底,剡小朋建立了微信群,向剡家组的青年人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组织一场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农民春晚。在他心里,除了增添年味儿、丰富文化生活,农民春晚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剡家组有80余户300余人,80%左右的村民外出务工,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儿童。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已经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我特别希望能通过农民春晚,吸引更多的村民回家看看,和老人、孩子团聚。”让剡小朋欣喜的是,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出点子、出资金、出节目,农民春晚的想法就这样在剡家组落地了。
三届春晚,参与演出的村民一届比一届多,而且从剡家组延伸至邻近的村组和乡镇,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节目质量越来越高。每年剡小朋提前一两个月回到家乡筹备农民春晚,很快就有村民上门找他,提出要表演节目,让他给自己当“参谋”、提建议。有的村民通过微信平台踊跃报名,有的村民义务承担起搭台子、撑灯笼等筹备工作,积极性都很高。资金方面,除村组给予一些支持外,主要靠村民自愿捐赠。
群众参与度高了,剡小朋更是想着法儿给农民春晚增添一些新内容,并借着这个机会凝聚人心。去年,他在农民春晚开始前给全组人拍了一张大合影。今年,他在常规节目之外组织了社火表演,让大家了解更多年俗文化,以此拉近村民之间的距离,传承团结、友爱的精神。
“随着村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农民春晚的节目从专业性来说自然不能和电视上的春晚相比,但是能够给村民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气氛。”剡小朋说。事实上,农民春晚还让不少村民有了新的兴趣爱好。他说,现在,有的村民通过农民春晚喜欢上了唱歌,就自己在家里装上卡拉OK,平时就可以练习和娱乐了。
如今,在剡家组,农民春晚如同一个纽带,让大家的心聚在了一起。
“农民春晚的演出效果很好,大家喜欢演、喜欢看,而且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更愿意回家了。前些年春节期间冷清的村子有了更浓的年味儿、更多的人气。”剡家组组长剡东森说。
新闻推荐
记者夏莲2月11日,市纪委监委机关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传达学习省“两会”精神,安排部署近期重点任务和作风建设有关工作。市委...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