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惠晓翠通讯员王秋萌
在临渭区的扶贫队伍中,从区盐务局派驻到桥南镇曹峪村的第一书记顾余安和工作队员王华莉,是比较受关注的两位,因为他们是夫妻。10月19日,秋风拂面,记者驱车前往曹峪村,倾听这对扶贫“夫妻档”的酸甜苦辣。
他,毫不犹豫奔赴扶贫一线
同行的扶贫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46岁的顾余安是临渭区盐务局销售科副科长,王华莉是区盐务局库房管理员。两人不仅是相濡以沫20多年的夫妻,也是工作上的好伙伴,如今又先后来到曹峪村驻村,成了一对扶贫路上的“比翼鸟”。
说话间,记者一行到达村部。“我们跟大家一样,就是想为扶贫工作出份力。”伴随着爽朗的笑声,顾余安迎面走了出来。
从农村走出来的顾余安,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2017年6月,局领导跟他谈话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扶贫一线。
可当来到村里后,他才知道事情远比想象中要难。曹峪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怎样快速摸清65户211名贫困群众的情况,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随后的两个多月,他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手绘贫困群众分布图,学习吃透扶贫政策。“我对电脑PPT、Word软件不熟悉,经常熬夜自学办公软件,完善扶贫资料,了解掌握村情民情。”顾余安说。就这样,全村65户贫困群众的情况他了如指掌。
“最长时一个多月没回过家,媳妇不理解,经常吵架……”顾余安笑着说道,可每次吵完后,他都先道歉,然后继续奔波在扶贫路上。她,为爱相随不言悔
时间在吵吵闹闹中悄然划过,转眼来到2017年10月,王华莉作出了一个连顾余安都没想到的决定:向单位领导申请驻村!很快,她的想法得到了局领导的支持。
“女同志到村上能干啥,估计就是来做做样子……”带着衣服和锅碗瓢盆到达村上时,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不看好这个驻村工作队员,都猜想她是为了照顾丈夫而来。然而,慢慢相处下来,大家才感到,这个女同志不简单。不但将丈夫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而且在工作上也丝毫不马虎。
“孩子对你们驻村的事情赞成吗?”记者问道。
“我女儿在西安上大学,她很支持我们,这不,暑假还来村上陪我们。”对于他们而言,这个小村已成为第二个家。
有村民开玩笑地说:“哟,你们两口子,可是开起了扶贫‘夫妻档’啊。”谁知,这句玩笑话,让扶贫“夫妻档”在小村传开了。
为了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闲暇时,夫妻俩一起学习扶贫政策。“镇上发的《临渭区脱贫攻坚简明政策汇编》,我俩工作之余就拿出来看看,晚上在家相互提问,直到学懂弄通。”
由于顾余安两口子对扶贫政策掌握透彻,群众有啥不懂的,都喜欢问他们。他们也是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解。
“顾书记两口子能吃苦,入户摸排、完善资料,多亏了他们,村上的脱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村支书杜永红这样评价。
“他入户走访,我就在一旁记录、核对,配合他做好扶贫工作。”王华莉朴实的言语中透露着一股自信。他们,用真心换真情
贫困群众王亚宁如今在城区一家面馆打工,可只要回到村里,他都会去找顾余安拉拉家常。
2017年10月,王亚宁的生活还是一团糟。面对着困顿的家境和漏雨的屋子,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顾余安了解情况后,为王亚宁积极申请实施危房改造。顾余安跑前跑后,联系工程队,亲自监督工程质量,为院内实施绿化美化,经过改造,屋里屋外焕然一新。王亚宁开心地说:“现在的房子才有了家的样子。”
如今,家长里短的小矛盾、邻里之间的小纠纷,群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这对“夫妻档”。
采访结束时,夕阳西下,王亚宁正巧来到村部,向顾余安报喜:“顾书记,亲戚给我说了个媳妇,我准备把婚事定下来……”
“真好,到时候别忘了请我喝喜酒。”顾余安笑着说道。“还有我,还有我……”王华莉急忙接过话茬。
面对着夕阳,3个人有说有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黎见习记者甘泉“等会儿上台表演的时候不要紧张,就跟平时练习一样,保持平常心。”10月3日,第六届陕西音乐奖·器...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