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子萌
刘小凌是临渭区环境监察大队的一名职工,他是个有热心肠的人,在单位,谁有困难只要他能帮得上忙的绝不推脱,对待同事热心,对待无偿献血事业更是满腔热忱。
1999年,刘小凌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9个年头。岁月留给他的除了日趋成熟外,还有一条条献血记录。他捐献全血12次,血小板2个治疗量,共计献血量4700毫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但和记者聊起这些,他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我只是乐于助人,把献血当成了一种习惯,把奉献爱心坚持下去而已。”
至今,刘小凌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献血时的情景。“1999年9月13日,我在报纸上了解到无偿献血,当天就赶去市中心血站,献了200毫升血液。”从那之后,他就踏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
多次献血之后,刘小凌更深刻地认识到参与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Rh阴性血患者急需输血,幸亏有志愿者及时献血,生命才得以挽救。”刘小凌说道:“多一个人献血,也就会多一分希望为生命‘加油\’”。
抱着这样的想法,刘小凌积极鼓励自己身边的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献血前,他会邀请同事一同前往血站献血,“他们看我参加献血,所以也就没有顾虑,一起献血,互相支持。”就这样,在刘小凌的鼓励下,几位同事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同时,刘小凌开始自发学习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有时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打电话请教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渐渐地,刘小凌也掌握了不少献血的基本常识,对一些专业名词也是信手拈来。
19年来,刘小凌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热情从未消减。“以前只能去市中心血站献血,现在有固定的采血点,采血车也会定期进单位、企业,还有新建成的‘无偿献血爱心驿站\’,十分方便。”刘小凌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在刘小凌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他每天都会转发无偿献血相关报道,或是感人事迹,或是献血知识。“以前只能跟身边的人科普献血知识,鼓励身边的人去献血,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宣传起来更方便。”刘小凌开心地说道。
从对献血知识一无所知到成为无偿献血宣传者,刘小凌用自己的行动、长期的坚持,默默书写着心中的大爱,不断感染着他人,多年的坚持形成一种积极的推动力,让刘小凌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新闻推荐
酒驾逆行 狂喝水躲厕所拖时间 罚款1200元、驾照记15分并暂扣6个月
华商报渭南讯(记者卫楠)逆行被查又涉嫌酒驾,男子为掩饰连喝两瓶矿泉水,又躲在厕所半小时热得受不了才出来,后还以咨询法律为由...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