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瑾
如果认真勾勒一下渭南经济发展的版图,重大项目建设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渭南黄土旱塬光伏应用领跑基地项目,让渭南市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转型提速;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申华汽车文化产业园,成为渭南市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渭南高新区新能源电池的上马,标志着渭南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掀巨澜……
今年以来,渭南市紧扣追赶超越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五新”战略,围绕“五大产业”和“三地一中心”建设,重策划,建平台,出实招,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2018年上半年,35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328个,累计完成投资561.4亿元。
一个个落地开花的项目,成为拉动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项目建设不但带活了区域经济,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还为渭南社会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招大引强,重大项目引进“遍地开花”
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发展后劲,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在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积极谋划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基础、攒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重大项目策划工作的意见》《渭南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等文件,努力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如果说项目建设是区域超常规发展的重要载体,那么招商引资就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始终是渭南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实现路径,也是推动全市转型跨越、同步小康的必然选择。用项目建设第一要事推动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激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这一理念在渭南早已形成共识,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发展路径已经遭遇瓶颈,项目建设是发展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主引擎,是填补产业短板、优化经济结构的主动力,更是渭南转型发展的主路径。
在市级领导的高位推动下,长江商学院、万科集团、远大住工、同济大学、华润集团、中粮集团等先后100余家企业来渭南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30余次,洽谈轨道交通、新能源新产业、食品医药产业、能源化工等项目,直接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的签约。
同时,市委、市政府在“招什么”“引什么”上有明晰的思路——“我们要引进项目,更要选好项目!”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要依托全市资源、气候、生态、区位等优势,选那些产业层次更高,产业链条更长的“绿色项目”。
为此,渭南市紧抓中央和省上的重大发展机遇,在四个全面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及时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三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按照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的要求,渭南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包装,2018年共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350个,总投资3000亿元,年度投资98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70个,年度投资400亿元;续建项目180个,年度投资580亿元。列入省级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393亿元,年度投资147.3亿元,为实现全市项目集群突破,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项目保障。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渭南市还策划项目322个,估算总投资2155亿元,多个项目被纳入重点前期项目库,年度200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中62个项目取得明显进展,重大项目建设呈现接替有序的良好态势。
一组组鲜活生动的数字,一个个群众相继点赞的项目,一幕幕推动发展的拼搏镜头,是市委、市政府奋力推进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也是一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向往的阶段性“成绩单”。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马上到了葡萄飘香的季节。在渭南葡萄产业园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垂挂在葡萄架上,阵阵果香飘来,使人口生蜜意,甜沁心脾。近...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