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源
本报记者张博
“黄河发源青藏高原,格拉丹冬雪山东南,上下全长五千四,流经九个省区市,名称依次要记住:青川甘宁和内蒙,晋陕豫鲁渤海行。上中下游分三段,河口孟津作界限。”
四十年过去了,我的地理老师张建文教给我的这段顺口溜仍记忆犹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四十年之后,我要承担起万钧重任——把老师顺口溜的话,脚踏实地走一遍。
6月1日,受渭南日报社委会委托,我和其他9位同事踏上了挺进黄河源头的征途!沧海桑田四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黄河的认识也日益清晰。黄河源头在哪里?在玛多县是肯定的!要知道,玛多在藏语中就是黄河源头的意思。我想,只要到了玛多县,我们这个儿童节就过得十分有意义了。
我们第一天驱车1000多公里,掌灯时分到了西宁。第二天,又匆匆起程,直奔“源头”。
2009年,我和多位同事曾有过去黄河源头看看的行动,不料刚刚离开西宁200多公里,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挡住去路而作罢。
现在,从西宁到玛多有了高速公路,我们也就信心十足了。然而,这是怎样的一条高速公路啊!限速60公里/小时~80公里/小时不等,冻土层区路基下陷很厉害,车速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猛不防就被颠簸得首尾不顾,身子散架。更要命的是,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呼吸越来越急促,一些队员说胸口盖上了锅盖,坐车的尚可忍,开车的司机就不能忍了,我们不得不在每个服务区进行休整。
一路上,队员们忍受着各种不适,依靠“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和蓝天白云、牦牛草原、河流湖泊给予的信心和力量,经过10个小时的煎熬,终于到了玛多。
进玛多县城,天降甘霖,身心倍觉清爽。宽阔的马路上车少人稀,气温只有六七度。但4500多米的海拔,还是让全身疲惫、饥肠辘辘的队员恶心头疼、心跳加速、胸闷口干,这些都是事后笔者用自己的感受和大家闲聊时“采访”出来的。
服用了好几次红景天和头疼粉,加上我们带足了氧气,一碗藏家牛肉面进肚后大家进入宾馆各自休息。
这一夜,我无眠。除了想着队员的身体和行程安全,我一直觉得天在转,地在摇……
玛多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面积2.5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我们渭南市域面积的两倍,但人口只有1万多,平均每两平方公里一个人,是全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平均海拔4500米,是全青海省海拔最高县。令人称奇的是,全县有大小湖泊4000余个,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
高原之夜漫漫,窗外冷风嗖嗖。广阔的大草原偶尔传来几声犬叫,一切又很快归于宁静。无眠之中随手推窗,冷风刺骨,雪花击面,草原、山峦、佛塔……银装素裹……
六月雪!!
我想,如果说昨天晚上的阵雨在为我们接风洗尘,那么,这场雪就是上苍献给我们的哈达!但是,现实很快打碎了我孩童般的天真烂漫。不是我一个人彻夜未眠,大多数队员都因高原反应辗转反侧未曾合眼!更有甚者,两位年轻人出现感冒症状……
早晨集合,负责后勤的陈卫宁“浪遍县城”,没有发现卖早点的,大伙没有怨言,每人一盒方便面哄哄肚皮……
摄影师张伯平拿了一包方便面,说“我不饿……”
这咋办?!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体同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这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大家的眼睛也湿湿的!十双大手小手紧紧地抓在一起!迎着风雪,向黄河源头进发!
了不起的母亲河!了不起的黄河儿女!没有母亲的乳汁,儿女难以成人,没有华夏儿女不屈的身板,也难挺起民族的脊梁!
我爱母亲!我爱黄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欣)5月31日下午,市工商局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动员大会,临渭、高...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