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小龙)6月1日,渭南日报“跟着黄河走”大型公益采风团启程,向黄河源头进发。这是本报继2009年“渭河上下——千里大采风”、2017年“穿越秦晋峡谷,探秘黄河文化”沿黄公路三地四市党报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后,举全媒体矩阵之力,把渭南文化融入世界的又一壮举。
渭南是“华夏之根,三圣故里、河山圣地,文化之源”,拥有华山和黄、渭、洛三河,是北京时间的报时中心所在。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孕育了周秦汉唐灿烂的文明。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渭南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传承和保护黄河文化,不仅要把外界文化“请进来”,更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把渭南文化“推出去”,要通过严谨科学的田野调查过程,证明黄河流域的文化之根就在华山、就在渭南,让世界了解渭南、向往渭南。为此,经过多方论证、多年准备,渭南日报发起实施“跟着黄河走”田野调查大采风项目。
本项目旨在以黄河流域代表性的古今人物为主线,沿黄河源头顺流而下,通过大型田野调查活动,串联流域内民俗、生态、经济状况,重点发掘当地重大文化事件和渭南的历史关系,探究黄河文化的渊源、现状、趋势,对流域内特别是渭河、渭南境内的文化、经济、生态进一步发掘报道;通过媒介立体互动的办法,让世界知道渭南是华夏“文化之源”,中华文明依然是现代文明和谐发展的基础。采风团是宣传队,也是招商队,力求展示黄河两岸人民勇于开拓、奋力拼搏、善于创新、广纳海川的新形象。
渭南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东流的转折点,有左右逢源,襟带九省之便利条件。本次活动力求形成流域内(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企业、媒体、学界联盟的黄河龙文化研究会,届时每年将有数以百计的知名专家学者、主流媒体代表、大型企业代表汇集渭南,达到共同促进渭南文化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之目的,让外界深入了解渭南人民为黄河中下游安澜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项目首期计划时长3年,组织主流媒体骨干从黄河源头起步,沿黄河两岸逐县采风,预计2020年10月至山东东营市黄河入海口。
新闻推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第二届省级协调领导小组暨四市联席会议召开梁桂致辞李明远李毅等出席
图为大会会场本报记者王晓宁摄 本报讯(记者白冰涛)昨日下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第二届省级协调领...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