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到哪里发展,资金就往哪里聚集。
渭南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必须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工夫,深刻转变观念,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同时做好监管和服务的“加法”,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近年来,渭南市以简政放权、推进职能转变“6655”工程为抓手,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深化。先后取消、下放、转移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事项1000余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实现“双减半”,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今年是“营商环境提升年”,渭南市将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打造渭南“放管服”改革2.0版、推进“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事项纳入2018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要切实落实这些“减法”,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就要做好思想的“加法”,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避免政策实施中途“卡壳”。
我们不仅要抓政策制定、措施出台,更要抓服务落地、承诺兑现,以动真碰硬的胆魄、管用有效的办法,着力破解“审批慢”“办事难”“政策享受难”三大顽疾,着力清除“潜规则”“关系网”“保护伞”及各类隐性障碍,着力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一体建设,进一步改善渭南营商环境,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优化营商环境也是这样,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半点懈怠,必须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不要让传统思维限制对未来的想象力,努力做好“加减法”,展开的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做好“加减法”,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和强大的“硬支撑”,就一定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新闻推荐
付出也是一种收获 ———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杨少林
本报记者崔晓怡见习记者李子萌 杨少林今年42岁,是渭南市城区一家酒店的采购部经理。过去的18年里,除了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奋斗至今的人生历程外,让他感到自豪和欣慰...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