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武丹
大年三十正午,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平和村剡家组的村民们欢欣鼓舞地上演了一场乡村春晚,村口的大广场上欢声阵阵,村民们笑语盈盈。两个小时后,晚会结束,村民们并没有着急回家,而是聚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拥去。
循着一股浓浓的饭香味儿,跟着村民们的大队伍,记者来到舞台侧面的第一户人家张养会家里。眼前,几口大大的农家锅灶立在院子正中,靠近去看,滋滋地冒着热气的锅里煮着白的豆腐、绿的菠菜、红的辣椒、透亮的粉条……
不一会儿,扬汤、收火,穿着围裙的三五个农家妇女挥舞着锅铲,交替着传递碗筷盛菜盛汤,按照老人、小孩、妇女、男人的顺序,把美味给在场的全村500余名村民挨个儿送上。
接过一碗浓浓的“祝福”,村里最高寿的86岁老人剡华周笑成了一朵花,乐呵呵地不住点头:“好,今年这年过得好!”
“大家伙儿同唱一台戏,同吃一锅饭,这才是过年哩!”指挥着后厨服务人员的徐拴娃是平和村剡家组的组长,他告诉记者,“借这机会,我也说一句,祝大家都好,啥都好!”质朴的话语掷地有声,赢来了大家一阵欢呼。兴奋中,有的青年顺势用筷子敲起了手中的碗,惹来近旁的老人们一阵轻声责怪……
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张养会笑了。张养会是剡家组的“媳妇”,退休后随丈夫剡鹏亮回到村中安度晚年,热心肠的两口子总想着为村里干点啥。得知年前要举行春晚,两口子立即行动了起来,提供场所、筹措资金买食材,在村组的支持下,他们将“在自家院子里为乡亲们设豆腐宴”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这是豆腐烩菜,是我们这儿的一道名菜,我希望乡亲们能通过这次大锅饭,找到乡愁,找到农村的和美,找到生活的味道。”张养会说。
看着大家吃得开心,剡鹏亮也自己舀了一大碗吃起来。“如今,农村的经济发展了,文化氛围也浓了,满眼都是新气象。”放下碗筷,他兴奋地感叹道,“乡村振兴,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亚平)正月初一,渭南市临渭区东西两塬剡家村第二届农民春晚拉开大幕,村民们拍“全村福”,在家门口看自个编排的春晚,欢欢喜喜过大年。正月初一,剡家村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欢歌笑语...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