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洁文/图
随着网购、微商等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快递行业日益风生水起,而快递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群体。
都说快递员挣得多,但谁又知道快递员的辛苦?没有节假日,缺少休息时间,风雨无阻。近日,记者跟随快递员张妙妙,体验她的“快递时光”。
一大早,张妙妙顾不上给宝贝女儿做早饭,就来到单位,在职工食堂简单吃过早餐后,就去领自己当天上午要送的报纸和快递。11月23日8时30分,当记者赶到位于三贤路上的渭南市邮政管理局,张妙妙正在自己的座位上整理当天要送的报纸,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渭南日报》等。
哪些报纸送给哪个单位送几份,哪些报纸送给哪个小区哪户人家,张妙妙早已了如指掌。张妙妙送报的地段按照划分是66段,主要集中在城区西岳路及五里铺村3组附近。“单位的报纸或快递好送,但村子里面就比较麻烦。”五里铺村3组是城中村,城中村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聚集地,里面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流动性相对较大,送快递自然也就难一些。
分完报纸后,张妙妙去拿要送的挂号信,给每个信封上盖上邮戳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师傅帮我们调好日期,我们只负责盖邮戳。”
9时整,张妙妙将报纸等装到电动三轮车车厢里出发了。车子沿着东风大街向东,来到西岳路,当天最低气温零下30C。记者坐在电动车上,风从耳边呼呼而过,两个膝盖觉得冷冰冰的:“今天可真冷啊。”“还好吧,这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呢。最冷的时候,我穿的是我妈亲手缝的棉裤。”张妙妙笑着说。
谈论间,车子已驶向第一站农行家属院。张妙妙将三轮车停在门卫处,从车厢里取出报纸,走向警卫室。“叔,您好,这是今天的报纸。”随后她拿出一封挂号信和手机,拨打电话,“您好,我是邮局的,这有您一封挂号信,我在农行家属院门口,麻烦您来取一下。”挂断电话后,张妙妙拿出挂号信站在车边等着,两分钟后,客户就下来了。随后张妙妙在夹子里备注栏里写下“本人签收”,又驾车来到下一站渭南市气象局(气象局已经搬迁至高新区,这里只剩下两个科室),将报纸放到值班室以后,快递车子又驶向下一站。第三站,车子停在西岳路一家商店门口,今天有店主的一封挂号信,在客户签收的时候,张妙妙又拨通了一个电话:“您好,我是邮局的,有您一封挂号信,我现在某某商店门口,麻烦您来取一下。”随后,由该商店的店主帮忙签收。“他们都认识,让把挂号信放到这儿,他忙完后来取。”张妙妙告诉记者。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11时15分,在送完最后一份报纸后,张妙妙上午的快递工作告一段落。
14时30分,张妙妙装好快递后又出发了,这一次,她选择先送五里铺的快递。“这里的宾馆多,名字也难记,我只知道大概的位置。”在拨通下午的第一个电话后,张妙妙说:“您好,我是邮局的,这里有您的一个包裹,我在有卖水果的这个巷子口,您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几番沟通后,张妙妙将车停在一宾馆门口,不到一分钟,客户下来拿走了包裹。但接下来的另一份包裹让张妙妙等了足足15分钟。期间,张妙妙虽然很着急,但她还是耐心地等着。好在客户来了比较客气,取走包裹后向张妙妙道了一声“谢谢”。“听到这一声‘谢谢\’,心里一下子觉得暖暖的。”张妙妙微笑着说。
除了送包裹和报纸外,张妙妙也负责收快递。很多人提前给她打电话,要寄快递,她就及时过去收取。“一天下来,送报纸、挂号信以及快递等,大概会送70单至80单。”张妙妙告诉记者,除了固定的订报客户,其他的都是随机的。
如今的张妙妙,已经在这个片区跑了近5年,熟识了各个街道,甚至记住了哪个地址的客户有小孩;哪个小区大门口有狗,不要骑车进入;尽量避开午休时间送快递,提前联系好再上门取包裹。“我每次都是到了地方才打电话让客户来取快递。”张妙妙告诉记者,这样减少客户等待的时间。一次,一位经常联系的客户有急事,交给张妙妙两万元现金,让帮忙存到银行。张妙妙拿着钱帮客户存到指定的银行,她深知没有信任,客户是不可能让她帮忙的。
虽然送快递的日子有苦也有埋怨,但张妙妙却没有半句抱怨,她用自己的热情洋溢打拼着未来。
在此,记者温馨提示市民,当您收到快递的时候,请别忘了说一声“谢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晓宁)11月23日至25日,首届黄河金三角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在渭南市召开。副市长高洁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2014年中央批准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三地市在多领域、多行业进...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