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瑾
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急速前行的经济正放慢增速,新航程上如何打造新引擎?
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为人民送红利……近年来,一场深刻的“放管服”改革在神州大地激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渭南市委、市政府更是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推进。
自从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渭南推出多项有分量的改革举措,从构建“放管服”改革“6655”工程体系到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从权责清单建设到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从村级“微权力清单”建设到“放管服”改革宣传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态势,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第三方评估组、中央编办督查组肯定和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果和经验集中形成,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满满的”。(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姚琼高娟)昨日,记者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12月2日渭南市空气质量指数246,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经预测,污染还将持续。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自12月3日8时起启动Ⅲ...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