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香在父亲郑发平的墓穴前祭奠华商报记者 李勇钢 摄
陕西渭南78岁老太太郑东香携家人赴云南施甸县,为抗战牺牲的父亲郑发平扫墓祭奠(华商报7月7日B02版报道)。7月7日上午,当一行人来到位于一处坡地的抗战老兵郑发平的墓前时,郑东香抚摸着父亲的墓碑,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她一边哭,一边自言自语地诉说着自己70多年来的苦难和委屈。
昨日,在去父亲的墓地祭拜前,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郑东香带着儿女们一起去看望为她父亲守墓70多年的当地老人董接林,郑东香吩咐儿女们向恩人下跪致谢。
董接林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郑发平,只是小时候在邻居家的墙壁上见过郑发平生前用毛笔写的抗日诗句。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家人在村子的坡地上发现了郑发平的墓地和墓碑,就开始每年给这位军人扫墓。“你父亲是为这个国家做过贡献的人,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董接林对郑东香说。
董接林还告诉郑家人说,他听村里的老辈们讲,上世纪40年代初,施甸县有个战地医院,许多军人负伤不治身亡后,都安葬在郑发平墓地周围这块土地上,但只有郑发平的墓地因为有老乡立的墓碑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祭拜结束后,当地政府组织遗骸专家对郑发平的墓葬进行挖掘整理,从中清理出两枚当年部队的番号标识徽章,其中一枚徽章上“八七师”的铭文清晰可辨。这些遗骸将由施甸县修建烈士陵园统一安葬。
华商报记者李勇钢云南施甸报道 摄影 李勇钢
新闻推荐
高尚智家积压的洋葱记者石俊荣摄本报讯(记者石俊荣)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南志道八组的高尚智今年种了五亩洋葱,产量2.5万公斤左右,因为没有客商收购,全压在家里,他向《西安晚报》求助,希望做蔬菜...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