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届暑期作文大赛的举办到如今七省学生参与投稿,我们的作文大赛活动逐渐成为渭南区域乃至陕西及周边省份家喻户晓。每一届作文大赛,都让我们在“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中不断探索与学习中摸索前进,在关注与成长中展翅高翔。
首届征稿靠发传单
第五届时日投稿量上百篇
“我小时候喜欢写作,希望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我们可以征集优秀作文刊登发表在报纸版面,既给学生们提供了写作平台,也将扩大报纸在学生及家长中的影响力。”2012年6月底,时任华商报渭南记者站站长李正善在一次开会中提及小时候的愿望,而这也拉开了渭南举办中小学生暑期作文的帷幕。
“您好,请问咱们今年还举办暑期作文大赛吗?”5月6日上午,华商报渭南记者站的一条热线又将我们拉向了新一届暑期作文大赛的筹备中。回首往昔,我们成功举办了五届暑期作文大赛,一届寒假作文大赛,征稿区域从渭南地区扩展至西安、咸阳、宝鸡等周边城市及跨省至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共千余名学生参与投稿,投稿质量与水准也不断提升。
“您好,我们是华商报社渭南记者站的记者,我们将在《今日渭南》版面开办学生作文版面,欢迎向我们提供孩子的优秀作文。”2012年7月1日,火辣辣的烈日下,我们的记者在渭南城区各大小区发放征稿传单,成为渭南记者站工作剪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幕。当时参与活动的同事张苗回忆首届大赛初期征稿的情形,仍感慨万事开头难。
时光荏苒,从第一届暑期作文大赛的举办到今天七省学生参与投稿,我们的“暑期作文大赛”逐渐成为渭南区域乃至陕西及周边省份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
每一届作文大赛,如何打破急于征稿却难以找到冠名单位支持大赛的举办,成为我们面临的“拦路虎”。除了联系当地教育部门及知名学校,凭借上一届作文大赛的成功举办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我们逐渐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可以通过华商头条发布我们的征稿消息,吸引更多学生投稿!”又是一次部门会议,同事们的建议让我们的作文大赛也成为华商头条一条备受关注的信息。
“湖南、湖北、安徽……外省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且都是指导老师统一投稿,我们的日投稿量上百篇,且作品质量都很高。”记得在第五届暑期作文大赛征稿时,同事们在统计征稿时,面对如此大的影响力欢呼雀跃。
成教育领域品牌活动
地市兄弟站借鉴学习
“刘思碧、张琪悦……”这些熟悉的学生名字也成为我们每一届作文大赛最忠实的粉丝。“很感谢《华商报》作文版面给孩子们提供了写作平台,刘思碧的写作生涯是从这里起步,从第一届获得初中组冠军,到这一届高中组的三等奖,这四年里,参赛学生越来越多,写作水平也越来越高,孩子在对比中不断提升自我。”一直关注我们的“作文版面”及作文大赛的刘先生这样讲道。
为把学生们的作品分享给更多读者,我们在微信微博平台上同步播出美文欣赏,让更多读者分享孩子们的优秀作文。
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因为每一届作文大赛,不少学生成为我们“作文”版的读者,收藏每一期刊登的优秀作文,剪辑成写作本,从同龄人的写作中认识生活,找到差距,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安徽、湖南、湖北学生的投稿,描写细腻,语言清新,让人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细腻的情感,出彩的文笔,这不仅是一次学生作品的角逐,更是对南北文化,教师写作教学的一次交流,通过别人的优秀作品找到差距,更好地提升自我。”担任三届作文大赛评委的渭南市作协副主席张璞曾这样称赞。
咸阳记者站、安康记者站、汉中记者站,地市部门多个兄弟站的作文大赛活动也在我们的影响下拉开帷幕,作文大赛活动也成为华商报社在陕西各市教育领域一档品牌活动。
也正是每一届的作文大赛的举办,为后期教育口线的各类活动奠定了基础。中高考特刊、华商小记者活动更是赢得高度关注。
华商作文投稿群、华商作文优秀评委教师资源库、渭初华商小记者群、北小华商小记者群、高新华商小记者群、育中华商小记者群……每个群里有我们的学生、家长、教师、校长,这些资源成为我们发展教育行业的有力支撑。也不断敦促我们改善活动细节,更好地服务渭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更好地树立华商的品牌影响力。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新闻推荐
6月20日,渭南合阳95后小伙高先生(化名)刮中“红楼探秘2”一等奖100万元,这也是陕西省彩民今年收获的第1注刮刮乐百万大奖!当日下午,在61551109号投注站,高先生机选了1注快乐十分“选五任选”竟直接命中3...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