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文越
5月28日渭曲社开业了,可谓一炮打响,现场观众反响不错,今后我们渭南百姓又多了一个休闲逗乐的地方。昨天,就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渭曲社社长赵建明。
记者: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渭曲社?
赵建明:渭曲社是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打造的,一个汇集本土民俗曲艺与传统相声于一体的专业化小剧场,每周三到周日晚7点30分到9点30分,为市民呈现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
记者:渭曲社这个名字有什么具体的内涵吗?渭曲社是否意味着未来除了相声这种曲艺形式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艺术表演吗?
赵建明:渭曲社取意“渭你而来,曲苑芬芳”之意,渭曲社不仅有传统相声,还有皮影、老腔、陕西快书等渭南本土的曲艺形式。节目丰富多彩,每周不同,希望大家常来坐坐。
记者:咱们渭曲社的演员阵容是怎样的?节目的选择有哪些原则?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赵建明:我们的演员包括来自天津、北京、陕西等各地的相声新锐与知名演员,节目编排本着雅俗共赏、拓古开新的艺术原则,未来要在“说唱本土,讴歌东府”的目标上下工夫。
记者:渭曲社的成立,对于渭南老百姓来说最大的“福利”是什么?
赵建明:渭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传统文化本身就很深厚,但现在来看,我们本土还没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展示区,渭曲社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我觉得,渭曲社在未来会给渭南群众带来更多更新颖的文化大餐。
记者:开业时候,渭曲社的相声表演,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渭南本土的方言、民俗等,这些都是演员们临时创作的吗?未来在结合和弘扬渭南本土文化方面,咱们还会有哪些创新?
赵建明:相声这种形式的艺术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灵活性强,可以很快速地融入本土文化。我们走近农村,走近纪念馆,与当地人聊天采风,才创作出来一批接地气、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后期我们会继续关注和深入发掘渭南的人文艺术,加强创作,比如“三圣三贤”这些方面,争取创作出一些更好的作品。
记者:相对于相声,现在的一些人可能更喜欢去看歌舞、电影,咱们渭曲社将如何更好地吸引和培养观众的兴趣,有没有可能在渭曲社的基础上开馆收徒?
赵建明:相声这门艺术从开宗立派到今天,辉煌了一个世纪,人才济济,大师辈出,这些名家都是从观众的掌声中走出来的。虽然当下歌舞、电影会对传统曲艺有一定冲击,但是民族的艺术会永远流传,因为我们的文化不会没落。将来的渭曲社不仅是一个曲艺剧场,还会推出少儿曲艺培训、大型的商业演出,我们要把渭曲社打造成渭南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维伦)5月27日渭南市各县(市、区)工商联主席、书记、业务人员,民营企业代表及直属商会会长等30余人参加市工商联召开的“万企帮万村”***推进会。 ...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