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 群众在安居中乐业
临渭区有相当多的贫困群众还生活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为了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险窝”,临渭区以城镇集中安置、园区就业安置、产业发展安置等方式,使贫困群众住上了“安乐窝”,铺设了致富路。
而对于三张镇铁韩九组的张立本老人来说,2017年1月23日,是他这辈子最激动的日子。和1777户贫困户一样,当天通过摇号,他选到了乐天商务小区50平方米的新房,他告诉记者,政府还给老伴登记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1500元,今后的生活不用发愁了。
据搬迁办公室副主任李东武介绍,临渭区移民脱贫搬迁安置房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贫困群众可选择50平方米、75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四种户型,在搬迁补助上,实行“集中安置分类按户按人补助、特困户交钥匙工程政府兜底”的办法,对特困户实行不超过60平方米住房的“交钥匙”工程。经国家补助后,入住新房的贫困群众,人均缴纳2500元即可“拎包”入住,现在全区已有5566户20052人的贫困户和避灾户完成了搬迁安置。
在城南的闫村工地,记者看到,总投资约4.67亿元占地600亩的秦东风情古镇正在火热建设中,安置区与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区一体规划,成为搬迁群众生活和就业的有力保障。临渭区副区长张占权告诉记者,紧邻古镇的双创基地园区企业,主要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对搬迁安置的贫困群众,在公益性岗位每户安排一人,目前已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500多个。
产业扶贫 致富的路不断延伸
为了确保群众可持续致富,临渭区大胆创新,兼顾“止血”“输血”和“造血”,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保障群众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彻底远离贫困。
“去年,区上为我们村先后投资近千万元,统一平整了土地、道路和公坟,将3000多亩耕地集中起来发展猕猴桃、苹果、花椒等种植业,还新修了猕猴桃滴管水利工程,使贫困群众有了致富的依托。”在秦岭北麓的阳郭镇高李村,村支书李皎全站在地头向记者介绍,他们村成立了猕猴桃协会、旅游协会和水务协会,以猕猴桃产业为主体,打造观光采摘园、沿沟道旅游长廊、开心体验农场、特色农家乐等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以猕猴桃为主的产业成了全村经济的“牵头羊”,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7900元,195户群众由此脱贫。
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则,临渭区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葡萄、核桃等特色高效农业和养殖业,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群体”与“大市场”“大扶贫”格局的有效对接;围绕石鼓山、天留山、葡萄园、桃花源、军事博览园等旅游景点,发展农家乐、休闲采摘体验等特色旅游产业,激起了周边群众的致富热情,延伸了群众致富的路子。
“临渭区的产业脱贫之所以发展迅速,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投入,更离不开全区党员干部的精心真情帮扶。”区扶贫办副主任文逸平说,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707万元,建立了包联包抓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格局。
如今,临渭区81个贫困村全部发展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形成了种(养)殖扶贫、园区扶贫、企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基地扶贫、电商扶贫等模式,使产业脱贫在临渭全面开花,2016年产业脱贫惠及贫困群众4198户12805人。
健康基金 治病不需掏腰包
“躺倒一个人,拖累全家人”。对许多家庭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在临渭区,因病致贫的家庭就有2757户8822人。
为此,自2015年以来,临渭区先后开展了“医疗卫生双下乡”“贫困家庭精神病患者集中救治”和“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等活动,使贫困群众有了医疗保障。为了彻底解决因病返贫的顽症,在区委书记郭柱国的倡议下,今年1月5日,临渭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健康扶贫基金”,对因病致贫的家庭成员医疗费用进行兜底补助。
1月10日,下邽镇北徐村7组的王艳英因糖尿病住院,出院后第三天便领到了医疗费用兜底补助的800.97元钱,成为临渭区首例享受到“健康扶贫基金”的贫困群众。此次住院,她共花费6676.83元,其中合疗报销4702.86元,医疗救助1173元,剩余的个人自付部分由“健康扶贫基金”全部兜底补偿。1月25日,王艳英又因骨折住院花费8000多元,再次享受到1000多元的兜底补偿,前后两次住院她自己没花一分钱。
“健康扶贫基金由企业捐助、在职人员募捐和区财政补贴构成,目前已达1000万元。因病致贫家庭成员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在享受了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之后,仍需自付的医疗费用实行分段按比例补助,不设起付线,费用在1万元以内报销100%;1万元以上至3万元报销95%;3万元以上至5万元报销90%;5万元以上报销85%。”区新农合经办中心主任张百成介绍说,因病致贫家庭患者只要填写申请表,经镇办和区相关部门审核后,两三个工作日就能拿到补助。
记者在新农合经办中心看到,已有14户贫困群众收到新农合经办中心汇入账户的兜底补偿,张百成说,临渭区健康扶贫基金的创立,有效遏制了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异地搬迁、产业扶持、健康扶贫基金创立等一系列创新措施的实施,不仅富裕了贫困群众,也为临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2016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1.5%。区长刘宝琳告诉记者,即使到2018年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政府和干部仍然“脱贫不脱钩、扶贫扶到富”,确保百万群众携手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共享小康生活的幸福感觉。
新闻推荐
本报渭南讯(记者任瑞)3月30日上午,渭南经开区2017年首批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成功举行,签约项目共计20个,总投资78.06亿元。 记者从签约仪式上了解到,此次签约的项...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