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拖,大病扛,重病就得见阎王。”“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流传在农村的这些顺口溜,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贫困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揪心与无奈。
在席卷神州大地的脱贫攻坚战中,临渭区围绕精准脱贫,健康扶贫的战略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医疗卫生双下乡”“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健康扶贫基金兜底”等举措,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掐断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根,实现了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夙愿。
双下乡: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进城看病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说,经济上的负担我们也难以承受,这次城里医生下乡,真是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续下去。”下邽镇村民刘亮说。
刚步入下邽镇中心卫生院,便能看见医院楼上悬挂着的巨大横幅:渭南市第一医院内科、外科、产科、儿科、眼科专家每周二与逢会日亲临我院坐诊查房。2015年11月,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临渭区把“医疗卫生双下乡”活动同扶贫紧密结合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区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格局,临渭区出台了《关于开展区级医疗机构“医疗卫生双下乡”活动的实施意见》,城区医院与基层卫生院组成紧密式“医联体”,每周派中级职称以上业务骨干到镇卫生院,完成巡诊坐诊、住院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医院管理等任务,形成医疗资源纵向联动、优势互补运行机制。
“老师们在培训课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得非常精彩,很有指导意义,对我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多举办。”阳郭镇刘村医告诉记者。
“自医疗卫生双下乡活动开展以来,临渭区建立了定期下乡培训机制,选调全区中级职称以上业务骨干和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并邀请省、市级以上有关方面的医疗专家,组成村医培训团队,对村医进行临床急诊处理原则、急危重症抢救、常见急症处理、小儿急危重症抢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等各类知识以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培训。”在临渭区卫生局长闫殿杰看来,医疗卫生双下乡不仅全面提升了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形成区镇两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医疗工作新模式。
千名医生包联:户户享有“家庭医生”
“年前韩医生到我屋来,发现我爸情况不太好,赶紧帮忙联系住院,现在出院了,情况一直好着呢,基本生活能自理。”阳郭镇堡里村贫困户牛解放家里,他的女儿感激地说。
2016年11月,临渭区启动了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老城中医院的医生韩乐包联了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炎的牛解放,韩乐告诉我们:“这家情况确实特殊,我每个月都来看望一次,建档案、讲政策、量血压、测血糖,再给普及一些健康知识。”
根据“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的统一部署,临渭区城区6家医院、28家镇级卫生院的1443名医务工作者,利用周末和轮休日分批走村入户,对全区2757户、8822人因病致贫家庭开展“一对二”(即一名医生对接两户贫困户)包联救助工作,给每户贫困群众找了个“家庭医生”。
丰原镇明星村60岁的耿许科,最近几年视力越来越差,右眼几乎完全看不清东西,不能下地干活了,使得家里境况也越来越差。说起治眼睛,老耿认为人老了,眼睛也该“老”了,其实家境困窘才是他不治眼病的真实原因。听说渭南市第二医院的眼科专家要当他的“家庭医生”,上门给他看眼病,老耿不敢相信。“双眼白内障,右眼更严重,成熟期,可考虑手术治疗”,包联医生权菊玲经过检查后,拿出一张制式的“医疗救助爱心联系卡”,认真填写了耿许科的信息和诊疗建议,同时依次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单位、职称、专业特长和联系电话,对耿许科说:“你的眼病不大要紧,免费给你做个小手术,住几天院就没事了。”手术后的耿许科身体硬朗起来,下地继续作务他的果园,日子虽然紧巴,但他对以后充满信心。
“背起医疗包,带上便携仪器,一支支‘家庭医生\’组成的既是医疗队,又是健康知识、扶贫政策宣传队,他们走平原,上山村,怀揣悬壶济世精神,给全区贫困群众带去了温暖。”渭南市第二医院院长徐兆宏感慨地说。
基金兜底:医病医心,重塑生活自信心
今年1月,下邽镇卫生院医生袁小红在走访北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英时,初步测出王艳英患上了糖尿病。“听说这个病是慢性病,以后就离不了药了。”王艳英担忧的告诉记者。由于担心治疗费用,她一直不敢住院治疗。在袁小红的反复动员下,她来到渭南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治疗费用没花一分钱,成为享受临渭区健康扶贫基金兜底补助的首例患者。
和王艳英一样,有不少贫困家庭因为担心费用而不敢住院治病,“一人病倒,拖累全家”。临渭区委书记郭柱国说:“要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熔断机制,绝不能让贫困群众看不起病!”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临渭区在全省率先创立了健康扶贫基金。该基金由区财政补贴、社会捐助和全区干部职工募捐三部分组成,目前已筹集资金1000万元。
地处南塬区的丰原镇闵家村杨改土,春节后揣上500元开始住院治疗已经硬扛了五年的颈椎病,儿子已出远门打工,杨老汉不想“因为自己的小病”耽误儿子挣钱,住院期间舍不得买饭吃就啃点自家带的有点发霉的馒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一周后,杨改土可以出院了,正在他美滋滋地吃着医护人员为他买的炒面时,听说住院费用经过新农合、医疗救助报销后仍需自付960.86元时,杨改土懵了。当合疗办的工作人员向杨改土介绍了健康扶贫基金兜底政策后,他脸上的肌肉顿时舒展多了,生活的信心重新洋溢在心头。
据区新农合经办中心主任张百成介绍,因病致贫家庭成员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在享受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后的自付费用部分,由健康扶贫基金实行分段按比例补助。不设起付线,自付部分在一万元以内的,补助比例为100%;自费部分超过1万元的,补助比例为95%到85%不等。而像杨改土这样的病,算下来就是“零支付”。截至目前,已有14户因病致贫家庭,收到了新农合经办中心汇入账户的健康扶贫基金。
看病不跑路,家庭医生守健康,健康基金来兜底。随着临渭区医疗扶贫组合拳的深入实施,会有更多的“耿许科”、“王艳英”、“杨改土”远离疾病,走向健康的人生,走上脱贫奔小康的幸福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国玺)2016年,渭南市围绕“三年脱贫摘帽、两年巩固成效”的目标任务,各方合力齐抓共促脱贫攻坚,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考核中成绩优异,实现了脱贫攻坚的首战首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