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县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渭南新闻 > 正文

临渭环卫: 一张渭南市民最心爱的城市名片(上接第一版)

来源:渭南日报 2016-10-2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一版) 

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变扫马路为“吸扫联动”

——立足现实需要,回应人民期盼,把环境卫生改善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以财政大投入促进环卫工作的提档升级,使城市面貌实现翻天覆地的大转变。

一场秋雨褪去了夏天的浮躁和闷热,好像一夜之间渭南这座城市就添上了秋天的色彩,靓丽了许多,清新了许多。沿着种满绿树的大道,走进朝阳大街,干净宽敞的道路,公路两旁茂盛的树木将城市装点的分外葱郁,时不时过来一辆洒水喷雾车,给空气中增添一些水分,让整个城市显得温润可爱,一个“洁净美”的新家园悄然兴起。

城市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让城市靓起来,不仅关涉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而且事关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自从市区两级环卫体制调整以来,区委区政府全体班子郑重承诺:市委、市政府把净化城市的责任交给我们,我们决不辜负这份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望,用我们手中的扫帚和辛勤的付出,扫出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天地,打造一个美丽的渭南中心城区。

众所周知,临渭区作为渭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环境卫生直接关系着渭南的对外形象。因此,临渭区把城区环境卫生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来抓,以财政大投入促进环卫工作提档升级。截至目前,临渭区已累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改善环卫设施。

“说实话,环卫工作大多依靠财政投入,虽然没有经济收益,但我们收获的是城市的干净靓丽,收获的是群众的满意,这是什么都比不上的。”临渭区环卫局党组书记、局长盛来运说。

区上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先后投入大笔资金,对各类环卫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换代,先后购置了扫地机、洒水车、垃圾密闭运输车、电动三轮收集等专业环卫车辆,环卫工作的机械化作业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在城区59条主次干道上,清扫保洁的机械化清扫率已经达到了98%。全区现有各种环卫作业车辆141辆,环卫工人1654人。先后投资8000万元建成4个生活垃圾中转站、3座生活垃圾压缩移动站,5座垃圾收集屋。建成了马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新建公厕37座,购置“野广告”清洗车6辆、执法巡逻车83辆,给城区配置了垃圾箱、果皮箱3427个。一个完善的生活垃圾密闭、机械化转运系统已经建立。

“今年,区政府又投资1336万元购置了30辆电瓶机扫车和2辆干扫、2辆降霾高炮车、2辆洗扫车。这些设备的购入使临渭环卫设施更完善、服务更配套,极大提高了我区环卫工作规范化水平。”临渭区环卫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正是因为有了现代化的清扫设备,临渭区环卫工作迈入了新境界。变扫马路为“吸扫联动”:以前,环卫保洁工作主要靠人工作业。扫来扫去,往往只是尘土搬家,二次扬尘严重,卫生清洁效果差。自从政府购买了各种先进设备后,通过清扫、喷水、吸尘一体化作业,有效抑制了扬尘,吸走了污物,灰尘、垃圾清扫洁净率达到98%以上,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视线内见不到垃圾”的目标要求,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渭南聚集了人气、引进了财气、增足了底气。

“正是有了垃圾压缩转运站,才达到了既美化环境、杜绝二次污染,又提高车载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这样一举两得的好效果。”临渭区环卫局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精细化管理人性化作业

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以“环境整洁、市容美观”为要求,将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作业完美结合,在体现“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的同时使环卫工作充满人情温度,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感。

环卫工作应当如何做,才能突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临渭区环卫局给出的答案是,精细化管理。

走进临渭区环卫局智慧环卫管理监控室,你一定会眼界大开,感慨万千。当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时候,你一定会讶异,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变化比想象中的还要令人赞叹:

“你看这是我们定位的那个保洁车辆,那个喷头状态、扫盘状态、作业速度都可以全方位监控到,这样一来,就能随时监测到车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其他车辆和人员及时进行救援,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救援时间,有助于突发事故的迅速处理。”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信息屏幕给我们介绍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卫管理水平,降低环卫运行成本,临渭区环卫局智能环卫管理中心成立于2015年4月,投资70余万元,设置了一网九屏接拼实时监控,配置了5名管理人员,实行全天候值班。该系统以位置服务平台为基准,通过互联网对车辆、设施、人员、事件等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实现了环卫作业过程实时监控、环卫事件的动态监测、环卫作业的科学评估和考核。

“目前,我们在全局已经安装了北斗定位和油耗监测设备126套,实现了车辆的实时定位、轨迹查询和油耗监测;安装作业状态监测设备27套,其中11台车辆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实时向监控室传输作业状态,16台车辆作业状态可以进行实时录像,监控数据每天都能查看;在4个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安装监控和蓝牙抓拍设备,对进出车辆进行监督和抓拍;还向一线管理工作人员发放考勤手机,实时掌握人员出勤、作业状态和工作成效;对环卫车辆运行数据每日进行统计和分析,实现了环卫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临渭区环卫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该管理系统运行以来,已经纠正各类违纪行为20余起,处理突发事件3起,月均降低油耗15%。

临渭区环卫局立足“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建立了网格化责任管理机制,公厕管理定人定厕,垃圾收集点管理定点定人,环卫作业车辆分区域洒水压尘和清运垃圾,实现了城市管理网格化和智能化。

环卫工作既是城市的面子问题,也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指数。如果说精细化管理促进了环卫工作的扎实细致程度,那么人性化作业也使环卫工作显得更为温情。

使环卫工作更具人文关怀,临渭区环卫局调整了作业时间、更新了设备装置,环卫管理更加科学、作业服务更加规范。

针对市民反映的上下班时期和道路通行能力问题,临渭区环卫局合理安排了洒水时间。将夏季8时到18时的洒水作业改成6时30分到22时。同时,改洒水压尘为早晚两次冲洗,中午洒水,喷雾作业的方式进行降霾,有效解决了隔离栏杆下灰尘带的问题。同时,15辆洗扫车对20余条主干道及城区6个出入口按照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进行作业,并针对部分狭窄路段调整作业方式为下喷雾方式作业。

“调整作业时间就是为了让路给市民,改善作业方式也是为了进一步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前市民常常反映被洒水车喷得一身水,变成这种下喷雾方式之后,就不会给人们造成困扰了。虽然改变环卫工作作业方式后,我们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加水量更多,作业路程更远,但我们无怨无悔,能够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而欣慰。”临渭区环卫局党组书记、局长盛来运解释道。

提到精细化管理,就不得不说一说渭南市的公厕建设。一座小厕所,却是城市的大脸面。投资1500万元,新建改建32座公厕。在建设上,立足于高标准建设、人性化设计,确保内部设施功能合理、使用方便,特别要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在管理上,采用“重管理、重维修、重保洁、重服务”的“随脏随扫”的综合管理模式。目前,145座公厕24小时全部对外免费开放,并且增加了残疾人通道、灭蝇灯、烘手器等设备,为市民提供最贴心最舒适的服务,使民心工程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工程。

为了让普通市民参与环卫工作,促进城市环境卫生提档升级,临渭区环卫局启动了城市“美容行动”,通过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上街设立征求意见建议咨询点,对市民、交警、警察、司机、城管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征求他们对环卫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走进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发放咨询表及征求意见函,共收到环卫工作的意见及建议347条。

“我觉得这个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意义,把我们普通市民的意见建议纳入到了政府决策中,让我们参与城市建设,我还提了一个意见,希望政府能在新行政中心区域多建几座公共厕所。”市民张先生说。

“我们会把这些意见收集、整理分类,形成最接地气的、切合实际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临渭区环卫工作的意见》,上报区政府常务会审核批准,待批复后予以实施,真正实现环卫工作的提档升级。”临渭区环卫局副局长田立金说。

创新制度多措并举实现环卫工作新突破

——按照“体制机制一流、设施设备一流、管理质量一流”的思路,狠抓制度创新,形成了“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问题有落实,责任有人担”的机制,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

临渭区环卫局担负着渭南主城区59条主次干道,481万平方米的机械化清扫保洁,500吨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消纳、处理工作任务。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临渭区环卫局创新环卫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的新方法,逐步推行城区道路保洁权公开招投标,培育了环卫市场,推进了环卫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环卫工作的新路子。

创新点之一就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环卫工作交由具体的公司来运营负责,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评估考核。“我们的目标就是改变以往环卫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把社会组织引入,既能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又能将政府职能进一步专业化,真正实现‘管干分离、政事分开\’。”临渭区环卫局副局长李波解释道。

就拿主城区人行道和绿化带的清扫保洁工作来说,由6个街道办事处和局机关招聘的鑫众公司共同承担这项任务,但每个月的考核评比中,社会化服务单位鑫众公司每次均名列前茅,这就是市场化机制显示出的活力。

依照这种模式,今年7月份,临渭区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将陆续对城区免费开放的公厕由政府公开招标购买社会服务,实行市场化管理。同时,在公厕社会化管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之上,将逐步对城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也实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中标的各个物业公司进行综合排名,年末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累计倒数第一自动解除聘用协议,并对倒数第二名进行警告,扣除5%作业管理费,对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单位分别追加10%和5%管理费的奖励。

在环卫工作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由引进的社会力量进行办理,用改革破解了体制坚冰,用市场手段形成竞争,提升服务,使渭南主城区的市民生活更加舒适,也助推了“宜居宜游、富美临渭”建设目标的实现。

创新机制体制的目的是要激发队伍活力,临渭区环卫局近期实施的竞聘上岗就将单位2000余名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临渭区环卫队伍有2000人,正式在编人员只有不到100人,其余都是合同工,这就导致岗位配置不尽合理,机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多是在编人员,保洁员、司机等大多都是合同工,长期以来,这两类岗位就像两条平行线,几乎是没有交集的,人员流动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团队里大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临渭区环卫局打破界限,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只要具备相应条件,无论是合同工还是正式工都可以进行竞聘,待遇也按照岗位待遇进行发放。

9月17日,我们采访的当天,就遇到了临渭区环卫局的竞聘演讲大会。临渭区环卫局会议室里,5名职员一一登台演讲,他们竞聘的岗位是后勤采购中心主任,5名竞聘人员分别就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岗位职能的理解以及今后的工作打算进行了详细说明,他们的竞聘结果将于一周后在单位公告栏张榜公布。

“我当时看见那个竞聘通知后,其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的,就把要求的所有材料都递交到办公室,没想到过了几天,就接到通知说我可以入围进行竞聘,让我好好准备。当时很高兴,虽然我是一名合同工,但是好好干了照样能有好的前途。”参加竞聘的临聘环卫工人韩新科开心地笑着说。

为促进考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临渭区环卫局还制定下发了城市管理一线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对环卫工人、执法队员从到岗离岗、穿着佩戴、工作实效等方面,采取现场检查、督办反馈、综合积分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对排名靠前的增发绩效工资,排名靠后的缩减绩效工资,充分激发了城市管理一线人员工作积极性,力促城市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宁愿一人脏换来城市靓铸就不平凡的环卫精神—“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是他们始终坚守的理念。甘愿“苦累臭”,清除“脏乱差”,营造“洁净美”,他们是铸就城市美好环境的基石,他们用不计得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幸福指数”。

当清晨第一缕霞光洒向这座小城的时候,他们已经忙碌在了城市的角角落落;当夜幕开始降临,万家团聚的时候,他们却还执著的坚守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他们默默地奉献,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烈日严寒,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无视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微薄的薪水,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干净和美丽。这就是临渭区环卫工的真实写照,正是他们不计得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幸福指数。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集体,感受这些平凡人带给我们的感动:

在临渭区环卫局,有一位叫杨永明的人,他的职务是垃圾处理场场长。今年30多岁的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9年,这9年期间,他从来没有主动提过要离开垃圾场的要求。有人问他,你难道真的不想走?他却说:“反正在哪都是干工作,我在这个岗位上干习惯了,再说了,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前几年,垃圾场就他一个管理人员,所以他常常扮演多个角色,既是垃圾场场长,又是装载机驾驶员。2011年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前期,推土机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出现故障需要大修,但入场垃圾却不能因此堆积,于是,杨永明从早上6时开始用装载机在垃圾场推垃圾,指挥平整场地和覆盖黄土,连午饭也没顾得上吃。当时正值盛夏,垃圾场散发着刺鼻的恶臭,绿豆大的苍蝇爬满了全身,他却穿上背心和高靴,在烈日下作业,同事们看到他疲惫不堪的样子都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却说:“垃圾堆积太多,车辆倾倒困难且容易出事,我实在放心不下。”晚上10时许,垃圾才彻底清运完,杨永明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回家。

“选择环卫工作我无怨无悔,既然我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尽力把它干好。”杨永明笑着说。

和杨永明一样,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标杆人物,他叫王炳文,今年60多岁,是一位退休干部,本来可以在家安享晚年的他,却选择了最苦最脏的职业——掏粪工。他说:“我在家闲不住,干这个工作时间长了,还喜欢上这个职业了,没有啥,啥工作总要有人干。”

9月16日,记者跟随“掏粪工”王炳文老人和他的同事,感受了他们工作中的辛苦。

不到早上8时,王炳文就来到环卫清运队,和同组的人一起擦拭他们使用的吸粪车。“我们的车每天都要进行仔细清理,咱们干的活虽然脏,但是自身得干干净净的,不能影响市容。”

8时,车辆擦拭完毕,三个人带齐设备,开车向金水路美食街驶去,车刚停,王炳文就拿着铁钩子下了车,打开了井盖。井盖刚一打开,一股刺鼻的臭味儿从井底蹿了上来,记者站在两三米外还觉得阵阵恶心。“这里排污量大,所以味也特别大,别看我们都戴着防毒面具,有时也被呛得不行!”王炳文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井边开始检测有害气体。两个同事也开始在一边做起准备工作,“这是安全绳,因为作业时需要一个人长时间蹲在井口压住抽取污水的管子,为了防止被呛晕,要有一个人在后边拽着安全绳,防止发生意外。”王炳文说。

准备就绪后,三个人把直径15厘米的胶皮管放到井下,开始抽取污物。因为沉淀的缘故,井里的粪便和污水已经上下分离,粘稠的粪便再加上树枝、石头等杂物时常堵在管子里,即使有人按着胶皮管,可管子还是不停地跳动。看到这些,王炳文赶紧拿出耙子,准备放到井里搅拌,以便把下边的水搅上来,防止管道堵塞。刚一搅动,一股更加浓烈的臭味就从井下蹿出来,呛得他好一阵咳嗽。

抽取过程中,不时有附近的居民经过,他们都远远地掩鼻避开。王炳文对此很平静,他说:“刚开始看见别人嫌弃自己,还觉得很委屈,现在也觉得没啥了。别看咱干的活儿又脏又累,可少了我们,这城市还不一定什么样呢?想到这儿,我觉得这工作也挺光荣的。”

经过大约40分钟的忙碌,罐车总算被装满了,此时王炳文和同事都累得满头大汗,浓重的腥臭味呛得他们眼角泛酸,衣服上也留下了难闻的气味儿。“这算好的,要是到了夏天,味儿更大,我们走在街上都能招苍蝇。”王炳文笑着说。

数数日子,王炳文干这个工作已经整整6年了,到现在他还没有想过要放弃不干,反而总是说,是这个工作给了他发挥余热的机会。

老李也已在环卫工作岗位上干了10年时间。“不用定闹钟,习惯了,凌晨4点钟自然醒,穿好衣服带上工具就来到这,开始工作,比起冬天,我更喜欢夏天,冬天太冷了。”老李说。

老李的清洁区在东风大街东段民主路与解放路之间,辖区路段100余米。“虽然环卫工作比较辛苦,但是我却很乐意干,靠着这份工作,我就能自己养活自己,再说,我们还能给这个城市作一点贡献,用自己的双手把城市打扮得漂亮一些,自己心里也很高兴。”

“渭南现在是全国卫生城市,时不时也有外地人过来,要是被看见我们卫生搞得不好,那就丢人了!”她说她老家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没念过几年书,但知道什么是“城市形象”。像老李这样奋斗在渭南城区一线的环卫工人有2000余人,他们秉承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服务宗旨。顶高温冒严寒,栉风沐雨,起早贪黑,累并快乐着。他们捡垃圾、扫落叶、清杂物……用手中的“笔”绘就了地净城美的和谐画卷,使环卫工作亮点纷呈、精彩厚重,形成了享誉省内外且独具特色的“渭南模式”。

在深夜、在黎明,多少的岁月流转中,映入我们眼帘的始终是那群辛勤匆忙的身影;在雨里、在雪中,多少次的恶劣天气,坚守街头的集体劳作总是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俯首甘为孺子牛,靠的是责任与坚持,凭的是真诚和奉献。环卫集体用小小扫帚扫除了垃圾、扫靓了城市。小扫帚能赢得掌声、获得民心,这诠释了新时期环卫精神的正能量,折射出激情自信的城市文明,为这座城市筑起一道亮丽的橘黄风景线,奏响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环卫精神最强音。

如今,漫步于渭南的大街小巷,一尘不染的街道、抬头望去满眼皆绿,干净美丽成了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李白的名句:“美人葺居,沉香亭北,百花槛栏,自是天葩故里。”这可谓壮美我渭南哉!

风吹雨打,更显青松挺且直;埋头苦干,只愿城市美如画。在思变求新的发展历程上,临渭区环卫局将继续前行。

新闻推荐

市编办走上街头为市民解读“简政放权”

本报讯(记者骆妍)10月29日,市区两级编办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在城区中心广场设置了宣传专栏,向过往市民分发宣传资料,解释“简政放权”的主要内容,接受市民的咨询。在活动现场市民参与现场咨询的热情高涨,“...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临渭环卫: 一张渭南市民最心爱的城市名片(上接第一版))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