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至上
通讯员宋世钧本报记者李沛华文/图
在渭南周边及市区,随时可以看见那么一群人,他们穿着橘黄色的标志服,跟随各种大小机械的轰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在国省干线公路和市区的城市道路上。他们用勤劳打通了断头路,用汗水修建了幸福路。他们爱岗敬业,以路为家,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为社会,为群众奉献着。他们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没有辉煌,没有灿烂,没有抱怨,他们就是渭南公路管理局第一工程处路面施工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骄阳似火,在繁忙的华金路施工现场,高温、高污染、高噪音、高强度、“烤”验着每个筑路工的毅力。记者看到了一群公路养护人员面对路面狭窄、弯急坡陡,还有来来往往的车流,以及随时都可能发生山体落石等恶劣施工环境,在半施工半通行条件下,于摊铺路上150℃以上的混凝土升腾起的滚滚热浪中,顶着40℃左右的高温,闻着刺鼻的沥青味,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队长侯福岭,这位年近59岁的“领头羊”,他那被晒得黝黑的皮肤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光芒。侯福岭说:“干修路这一行35年,曾经的许多老工友因各种原因相继离开,这个年龄还在一线干的就剩我一个,不过现在还有一群兄弟能和我奋战在渭南修路一线,我就很知足了。”
渭南公路管理局第一工程处路面施工队已经组建20多年,工人平均年龄达46岁,虽是一支老龄化队伍,但谈起筑路工作,每个队员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内心充满蓬勃的斗志,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公路养护紧紧联系在一起。
筑路工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无数个春夏秋冬,他们以大山为伴,以公路为家,住在工地,吃在路边。他们将责任、担当作为工作信念,他们将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团队精神,随着滚烫的沥青一同筑在条条宽阔平展的道路上。
新闻推荐
——渭南市创模工作系列报道之一本报记者姚琼“水好,空气新鲜,河边有步道,慢慢走着很舒服”,夏日的清晨,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花香,老张和老伴儿顺着渭河湿地公园的河道悠闲地踱着步子:“以前可不敢来这儿...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