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的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一片芦苇,就那么一小片,已经高过了我的窗棂。妻子看到后,多次都要说把那些芦苇割掉,理由是绿色植物容易滋生蚊虫。我当然不愿意,也不忍心,因为住在这个钢筋水泥为主体的小城,绿色的植物已经少得可怜了,更何况我从小到今都喜欢绿色。
这不,住进小城后,我买了不少绿色植物,有绿萝,有吊兰,有虎皮兰……这些郁郁葱葱的植物摆放在没有生命力的沙发、电器间,让单调得有些无味的客厅充满着绿意,充满着生命的律动。
几十年学习成长在农村,又工作在农村,那些司空见惯的绿,从来没有引起过我的关注。因为在我的眼里,田野是绿色的,满世界都是葱翠的,绿色就是大自然的本真。这些绿已经自然地定格在我的心中,永驻在我的生命里。
住进小城后,每天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每天拘泥于狭小的房子,心里总感到缺少点什么。
好多次到野外散步,看到从小见到的毛毛草、抓地龙、谷芋子便忍不住蹲下身子拔上一大把,攥在手中,舍不得扔掉。有时候,坐在河岸边的石块上小憩,竟把这些青草拿在手里细细地把玩着,送到鼻子前嗅着,那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一下子唤起了儿时的记忆,一下子觉得自己接了地气,一下子感觉到神清气爽。回来的路上,边走边思忖着,自己心里缺少的不正是这些绿吗?
夏天的早晨,阳光还不是那么灼热,端一杯清茶,拿一本书,悠然地坐在阳台上。一楼的局限让我看不到远处的世界,透过玻璃,眼前看到的这一小片芦苇委实让我眼前一亮。这些芦苇尽管没有湖边的壮实高大,也缺少大河边苇荡浩浩汤汤的气势,但它们却顽强地生长在钢筋水泥间,泛着葱郁的绿,绿得耀眼,绿得醉人,绿得抓人眼球,摄人魂魄。
看到这片芦苇,我想探究它生命的本源。于是,拉开纱窗,推开窗扇,目光注视着这些芦苇的根部,原来它是靠别人家洗衣排出的污水长大的。这让我不由不惊叹生命的顽强与不朽。给我点水,不管清浊,我就还你一个律动的生命;给我点阳光,不管多少,我就还你一片明媚的灿烂。这就是这一小片芦苇,它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这时,一股旋风吹来,那片芦苇便一根紧挨着一根,肩靠着肩,手挽着手,形成一个顽强的绿的整体。一会儿随风摆动到这边,一会儿随风俯仰到那边,就像一组百人大合唱,奏响着团结奋进、雄壮有力的乐章。(作者:徐玉虎,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渭南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提高教师待遇 职称评定向乡村倾斜
2015年,右脚骨折的詹小翠坚守在教学点,为孩子们上课华商报讯(记者邢雪雪)近日,渭南市政府印发《渭南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2017年前,将建起乡村教师“下得去、...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