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冰涛)“按照政策规定,我们采取‘一卡通\’形式,落实贫困群众享受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造林补贴和森林保险政策,做到及时、足额兑付到位。”6月27日,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市扶贫办举行“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新闻发布会,市林业局副局长张纪文通报渭南市“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进展情况。
张纪文介绍,渭南市认真落实林业优惠政策,纳入2016年退耕还林范围内的贫困群众每亩可得到90元补助;贫困群众每造一亩乔木林、木本油料可得到200元补贴,每造一亩药材及其他补贴100元;继续在贫困地区进行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工作,群众每亩公益林保费由中、省、市、县财政补贴90%。同时,市上下达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404万元,补偿面积243.7万亩。
今年,市林业部门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了林下经济、干杂果经济林等产业项目。“下达扶持林下经济资金170万元,带动群众发展林下栽植油用牡丹、连翘、红参11万余亩,林下养殖野猪、土鸡等各类禽畜100万余头(只)。下达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资金近1954万元,新建经济林基地13余万亩,改造低产园1.1万亩。”张纪文说。今年以来,全市重点在贫困地区安排生态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了高速公路林带补植补造,国道、省道绿化提升改造,黄渭洛三河绿色滨水长廊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台塬生态治理,乔山余脉、秦岭北麓生态植被恢复和荒沟荒坡荒沙治理工程,目前已造林35万亩,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晋彤通讯员李文婷)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上线运行一年多以来,渭南市检察院案管办积极履行部门职能,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公开程序性信息3852条,发布重要...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