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到场名下飞来一笔“贷” 王女士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2011年。当时从深圳打工回来没多久的王女士接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张峰(化名)的电话,说是要借身份证用一下。“因为关系特别好,还是一个村的,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身份证借给他了。”
之后,王女士得知,张峰实际是 用她的身份证从桥南信用社办理了一笔3万元贷款,期限3年。而期间仅仅只有张峰“到时候钱下来会给你打电话,你把卡和密码给我就行了”这样一句话。“(我)和桥南信用社再没有往来,也没有去过。”王女士称,这笔钱她自始至终没见过,更没用过一分。三年一晃而过。
记者针对此事采访了一位杨姓律师。该律师表示,在2011年,银行在当事人不到场的情况下,就办理了贷款手续,存在审核有误,属于重大过失,信用社作为行业机构审核更应该慎重。王女士本人也有过失,不应该随便把带有自己隐私的证件借给别人。但在后期的“贷款展期”(即二次贷款),银行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债权,有涉及冻结他人资金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允许的。
记者手记:黑名单,是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征信体系的特有名词,被列入黑名单,公民将面临许多不便与麻烦,丧失许多应有的权利。但这种被天上飞来“糊涂贷”而牵连的人,似乎并不仅仅王女士一个。2011年贷款、还款身份证号码一致,似乎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既然第二次贷款有影像资料,有指印、有签字,那么,第一次是不是有呢?这笔贷款的流向记录,还款的具体情况,是现金还是转账?曲折与迷雾背后,事实究竟如何,本报将继续关注。
信用社审核草率致重大过失市民被“糊涂贷”苦不堪言本报记者刘李佳杨洁
提到自己被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桥南信用社拉入黑名单一事,市民王女士觉得很“委屈”。五年间的这段事,一环套一环,如今,自己不仅被要求要为一笔“糊涂贷款”埋单,还被征信系统记录在案,深受困扰。6月27日,她找到本报,向记者诉说自己的遭遇。被拉入黑名单急用钱无法取出
6月6日,王女士发觉自己在城区开办的另一张信合卡上的18000元被冻结,她才意识到自己确实已经被信用社拉入黑名单。“这钱是我借我姑的,用来交保费的,现在却取不出来了。”一直到6月27日,王女士多次奔走在张峰和桥南信用社之间,想把自己的钱取出来,却一直未能如愿。
6月29日,记者前往桥南信用社,一位自称是“会计”的工作人员告知,“主任和副主任都去渭南开会了”。而张振平在与王女士电话交谈中,已然极不耐烦。6月30日上午,记者前往临渭区信用社,信访办的张姓工作人员要求王女士将事情的大致情况形成书面记录,并表示会向领导反映后调查此事,予以答复。而在打给渭南市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刘俊杰的电话中,对方表示当日下午就会去桥南了解情况。
6月30日下午,记者再次前往桥南信用社,主任王明亮说:“2013年(王女士)的情况不是续贷,而是贷款。2011年那笔贷款已经还完,合同已经终止。再办理就是再次贷款。”问及2011年那笔贷款是谁还的,王明亮说他也不知道。询问2011年的贷款及到期还款的记录时,王明亮说管档案的会计去开会了,无法查看。而记者提出能否请副主任张振平作以阐释时,王明亮表示,张振平开会去了,赶不回来,并称自己刚刚打过电话问过。
但当记者刚走出桥南信用社大门,附近居民称,张振平才开车进去。随后二十分钟,桥南信用社的大门才在多番电话后再次打开。负责给王女士办理续贷手续的桥南信用社副主任张振平表示自己没有可说的,“当时的情况就是重新贷款。要找去找管他们西片的李春峰(音译)”。并称,即使存在违规、违法,自己接受调查就是。续贷?再贷?要命的两套说辞!
2013年年底,张峰告知王女士,因自己无钱偿还贷款,时任桥南信用社副主任张振平建议,可以和她一起签订续贷的协议。“我当时就不愿意去,但张峰说,如果不去,我就会被信用社拉入黑名单。”畏惧这样的结果,王莉最终还是同意一同前往桥南信用社,办理续贷一年的手续。这一次,却见识到信用社一整套“完善”的流程,照相、签字、按指纹。
然而,王女士万万没有想到,今年3、4月份,桥南信用社催她还款。“他们让张峰传话给我,再不还钱就把我拉到黑名单,如果没钱就让张峰还。钱不是我用的,凭啥要我还,这些事他们信用社都知道。”
记者从王女士提供的一份信用社的资料上看到,原本当时一年的续贷,被改成了两年。更让她惊愕的是,“信用社的两个主任王明亮、张振平现在告诉我,当时不是续贷,而是再次贷款”。张峰:钱是张朋(化名)用了张朋何许人也?
据王女士介绍,张峰之所以借她的身份证贷款,和张朋有很大关系。“他们两人是亲家,关系特别好。张峰没钱借给张朋,就借亲戚朋友的身份证拿去让(张朋)贷款。”
在王女士打给张峰的电话中,张峰解释了整件事的又一个“版本”。“2011年的贷款就是张振平当时一手操办的,你(王女士)没有在场,当时就我、张振平、张朋,手续都是他俩办的,签字、签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张朋看了一遍就记住了,我还想骂呢,记性咋恁好!钱也是张朋用了,后来还不上,我也没钱还,就出主意让我找你去办个续贷。”而对于“续贷”期限,张峰也称:“那肯定是一年,他(张振平)让续两年,你说一年,我也只想续一年,不可能是两年。”而对于第一次贷款是谁还上的,张峰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6月30日下午5时左右,从桥南信用社的返程当中,临渭区信用社主任刘俊杰打电话告诉王女士:“你已经把这件事向我们投诉了,就不要再去找桥南(信用社)了,要不然你就自己解决得了。”当询问其承诺的调查时,对方称已经作了安排。
7月2日,张振平给记者送来一份盖有临渭区信用社印章的《关于王X女士贷款一事的情况说明》,表示将会就二次贷款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追偿。
而王女士则称,二次贷款虽是自己糊里糊涂签了字。但这一切均由“莫名其妙”的第一次贷款引起,不将当时的情况弄明白、说清楚,凭什么就让自己来“埋单”?而且,就在这两天内,张峰仍然不时打电话称,张振平承诺有80%的机会用2000元“换出”王女士卡里被冻结的18000元,临时解除黑名单限制,让她先应急。
新闻推荐
“得了病去打点滴,身体不适就输点葡萄糖、维生素补补”这是不少人就诊的要求;少数医生为了迎合病人心理或出于创收目的,对“吊水”则乐此不疲。在诸多医院门诊观察室、输液中心或小诊所里,经常可以看...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