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博物馆内参观拍照。安涛摄
本报记者 王戈华
2月25日,在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渭南市市长李明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6年主要工作进行部署时,其中着重指出要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两天后的2月27日,渭南博物馆正式开馆,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渭南市文物旅游局负责人表示:“面对渭南市委、市政府长期的关注支持,面对渭南556万人民的热情期盼,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在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感受到更多的责任和担当。2016年,博物馆开馆给渭南文物旅游事业开了个好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共建、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格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渭南经济的骨干产业和富民产业。”
3月9日,渭南气温骤降,飘零而落的雪花让人真切感受了一把倒春寒的威力,很多人无奈地把厚厚的冬装再次裹在身上。但在渭南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瑟瑟寒风却挡不住众多文物迷的热情,博物馆的入口处仍然排起了长队,连值勤的保安老李都觉得佩服:“这么冷的天还有这么多人来参观,博物馆的魅力还真是大!”
渭南博物馆是经陕西省发改委批复立项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渭南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重点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该项目于2009年初开始筹建,经过为时7年多的紧张施工和积极筹备,于2016年2月27日正式建成开馆并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同时,为期一个月的圆明园四大兽首展让渭南博物馆自开馆之日起,就贴上了“高大上”的标签。渭南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建筑厚重大气,充分体现了渭南人刚毅硬朗的品质,是渭南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的有机融合。渭南博物馆现已成为渭南的标志性建筑,既是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又为渭南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去处。今年64岁的王天顺已经是第三次来渭南博物馆参观了,每次看完感受都不一样:“看完博物馆,才知道渭南的历史文化这么丰富,很多东西以前都不知道,真的长见识了。这不,今天我动员家里人陪我再来看一次,让他们也受受教育。”五年级小学生明明下午一下课,就被父母从学校直接带到博物馆,看完圆明园兽首,明明很兴奋:“以前在照片上见过十二生肖兽首,没想到真的比照片上还漂亮,明天上学了要给同学炫耀一下!”
渭南博物馆陈列分为八个单元,即物华天宝——渭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远古寻根——史前时期的渭南;先秦记忆——夏商周时期的渭南;京畿重地——秦汉时期的渭南;龙兴之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渭南;国脉所在——隋唐时期的渭南;俗风和雅——宋元明清时期的渭南;烽火秦东——近现代的渭南。各单元下设小节,每单元以时代为背景,精选著名人物、代表性事件、重大成就作为“点”,以“点”串“线”、以“线”构“面”,突出表现了各个时代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渭南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以其丰富的文物馆藏、先进的展览理念、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为了做好现场的秩序维护工作,渭南博物馆联合公安、消防、交警、医疗等部门,在人流密集处维持游览秩序,并做好了紧急事态处理预案。同时,渭南博物馆还为游客免费设立了饮水处、咨询处和志愿者服务台,为游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工作。
记者在渭南博物馆采访时,遇到了慕名而来的渭南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会长、渭南文化名人祁吉寿,他对渭南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博物馆对于弘扬渭南历史文化的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座博物馆对500多万渭南人民而言不啻为一个福音。渭南博物馆汇聚了渭南历史文化的亮点,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脉搏。渭南终于有了自己的现代化博物馆,可以说对得起渭南这片文化热土,对得起渭南人民的热切期望,满足了渭南人民了解渭南历史文化的强烈需求。”看着展厅里涌动的人流,祁吉寿感慨地说:“这里不仅是文物的展示,更重要的是给市民提供了传承文化的饕餮盛宴,让人们有了精神引领、文化担当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渭南博物馆创造了一个对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进行梳理的很好的平台,可以让我们重温历史,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让我们进行自我‘精神补钙’。”对于渭南市委、市政府修建博物馆的举动,祁吉寿赞不绝口:“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一座城市的文明,不是看城市的钢筋水泥的楼群,而是看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看市民内在的精神气质。历史和文化对一个人的改变过程是渐进的,但影响却是长久的。渭南博物馆给市民提供了高级的精神营养,在人们在文化的熏陶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大家在博物馆不仅能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还能感受到自己应当具有的文化担当和责任。同时,渭南博物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激发人们去华山、西岳庙、韩城司马迁祠等渭南其他的景点旅游,从而带动渭南旅游的整体发展。让更多的市民、游客通过博物馆去领略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当代建设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满足大家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渭南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开放的新渭南提供精神动力。”
新闻推荐
绿色是黄龙生态的主色调。这片被誉为“陕西一叶肺”的土地,林草覆盖率高达92%,是横亘在关中和陕北之间的一道绿色屏障,对维护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姚志伟阳春三月,黄龙山上的山花又一次肆无忌惮的开始绽放。告别了寂寥的冬季,黄龙城乡群众都纷纷忙碌起来。大家明白,不负春光,方得绿意盎然。近三年来,绿色成为黄龙发展的主基调。秉持着绿色...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