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圣强 通讯员 甘泉
无论走进渭南哪个产业园区,人们感受到的都是浓浓的快速发展气息。机器轰鸣、人流涌动,不管是工厂车间还是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的服务大厅,都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前三季度,渭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968.25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7.31亿元,增长8.7%。其中,20个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68.27亿元,同比增长16.51%。预计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2%。
换挡不失速 园区稳增长
在全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渭南经济也面临增速从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渭南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通过发挥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经济发展速度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截至2015年9月,渭南开发区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010个,其中投产企业819个,新增19个;实现营业收入1224.33亿元,同比增长14.11%;实缴税金37.82亿元,同比增长26.36%;预计年底实缴税金55亿元;吸纳就业17万人。
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渭南特别注重项目质量,先做“减法”——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和化解过剩产能;巧做“加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还做“乘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把目光瞄向新兴产业,不断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增材制造(3D打印)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引入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打造工业发展升级版。
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关键产品,渭南策划包装一批符合产业定位、关联性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产业集群项目。采取以园招商、项目招商、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技术落后、污染环境、附加值低的项目提高门槛、严格限制;对优势项目降低门槛、优惠支持。
此外,渭南市不断加大集中协调和服务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实现了经济换挡不失速,园区稳增长。
园区抓特色 经济增长极
在工业经济普遍下滑的同时,渭南园区经济却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与渭南市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中坚持“县域经济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园区发展抓集群,集群发展抓特色,特色产业抓服务”的思路分不开。
渭南各县域工业园区产业特色日益明显,错位发展更加突出,基本形成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经开区现代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韩城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建材为支撑的工业体系,澄城、大荔、合阳、白水等县域重点工业园区正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
同时,渭南园区率先在全省县域工业园区启动了标准厂房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公租房、办公房、服务平台及生活服务等配套建设,做到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公租房、办公房、服务平台及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发挥作用。
目前,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渭南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的承载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集中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和财源建设的培植区。
“双创”拼服务 发展新引擎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凿岩台车能用于矿山公路、铁路、水利多个行业施工作业,但价格却不及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四分之一,”在渭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创业咖啡厅,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
事实上,近年来渭南紧紧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通过在各个园区内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大众创业创新活力,仅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三地的众创平台就吸引到300余个项目入驻,在这些项目中多数是如3D打印、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具有科技含量和实用价值的创意项目。
广大创业者在众创平台可以享受包括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在内的诸多服务。众创平台所在的园区坚持24小时保姆式服务,企业内部事情企业办,外部事情由工业园区全部代办,并对各职能部门、工业园区管委会服务企业的情况由企业进行综合评议,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渭南市政府还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各县区创建“众创空间”,通过建设创新型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吸引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婷婷)近日,从全国普法办传来佳音,渭南临渭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成为渭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近年来,临渭区以“法治临渭”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依法行政,让“自觉学...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