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宇实习生
玥马晓高耀)10月12日,据省统计局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陕西渭南无公害农产品有效期内拥有48个,汲及13种产品、面积16万亩;绿色认证14家,涉及12个产品、产量66.3万吨;有机农产品认证35家20个产品、6.6万吨;地理标志产品6个,“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共56个。已经形成了“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合阳红提”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均被认定为“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并且已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完成了标准综合体的指定。但农产品品牌多,知名品牌较少;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够浓厚;品牌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不够;品牌农产品宣传投入还不够等问题仍制约着农产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品牌多,但知名品牌较少
通过调查发现,陕西渭南近年农产品品牌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品牌还是少,多数的品牌影响力仅仅停留在局部的地区,跨省区的品牌不多,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更少。品牌不突出,不出名,品牌很多,种类很杂,而没有影响更远或印象更深的品牌。
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较低
品牌农产品以直销外销形式居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较低。陕西渭南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大多都是直接销售,没有经过筛选、加工、包装等中间环节,初级产品比重较大,缺乏深加工的品牌产品和二次增值产品。
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够浓厚
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加上缺乏对于品牌影响力和长远性的认识,很多农业生产者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只安逸于眼前的既得利益,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没有把品牌看作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潜力,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够浓厚。在一些县调查时,我们发现有的农民对品牌认识不到位,只顾眼前利益,对水果喷洒膨大剂,农药喷打超标,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品牌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不够
规模是形成品牌的基础,陕西渭南现有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大多数仍然处于以户为单位、自产自销的水平,生产规模小、销售渠道窄、经济效益差,这种分散性的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的直接动力较弱。
品牌农产品宣传投入还不够
一个好的农产品品牌,不仅要有高质量的品质,而且要在销售、服务等环节跟上,才能做到家喻户晓,广而告知。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一部分县市区对农产品认识不到位,投入宣传的资金不足,途径不够多,对外宣传局面没有打开,全面抓、长期抓的机制没有建立,只是由专业合作社去认证和宣传,效果自然不佳。
新闻推荐
为适应招商竞争日益激烈新常态,促进招商工作实现新跨越,经开区招商二局把“学知识、提能力、干事业”作为工作主旋律,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理论知识与招商实践有效结合,促进个人及整个团队在新常态下共...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