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圣强 通讯员 甘泉
9月16日,渭南市“一元剧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的秦腔现代戏《天国的百合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演出当天,北京长安大戏院里座无虚席,每每演到精彩之处,全场就响起热烈掌声及叫好声。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场。一位北京戏迷感慨地说:“太棒了、太精彩了。没想到秦腔这么古老的剧种能和现代生活融合的那么好!”
从9月14日-17日,作为渭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渭南市“一元剧场”晋京演出,为首都群众献上《忠保国》、《赵氏孤儿》、《天国的百合花》与阿宫腔《天女》4部戏剧。21日,渭南市秦腔剧团创排的现代秦腔《天国的百合花》还在北大进行演出,受到北大学子的追捧,也创下了地市剧团首进北大演出的记录。
一个地方剧团能在全国文化艺术的中心能取得如此好的反响,这一切都得益于渭南市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创新性推出的惠民举措——“一元剧场”。
2007年,渭南市秦腔剧团创造性地推出了周末“一元剧场”,即每个周末组织一场以全本大戏为主的文艺节目,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票价。从2007年11月23日开办以来,在每个周末以1块钱的票价向老百姓提供一场文艺演出,渭南“一元剧场”坚持了近8年,也探索出一条“政府扶持、企业参与、院团服务、百姓受惠”的文化惠民新模式,破解了基层文化建设中看戏难和戏曲传承的难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近年来,渭南“一元剧场”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思路更是让这一创新型文化惠民举措走出了名堂、走出了精彩。
“这次去北京演出取得这么好的反响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又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渭南市秦腔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书记代九奎谈及此次赴京演出时说。作为渭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项内容,他认为“一元剧场”走出去到外地的演出、进京演出,是交流,也是交融,对于提高“一元剧场”的艺术水平、扩大秦腔的影响力和“一元剧场”的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之前,2014年8月“一元剧场”曾赴甘肃白银和宁夏银川为当地群众演绎了经典秦腔剧目《忠保国》,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对于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渭南“一元剧场”来说,“走出去”是发展的必然。目前,虽然“一元剧场”的服务对象早已由市区扩展到县(市、区)、乡镇及农村基层,演出团队涵盖了市县级演出团体,但只有通过“走出去”才能让“一元剧场”的演出空间、影响范围更加扩大,“一元剧场”这种受到欢迎和肯定的文化惠民模式也才能够被更好地推广和接受。
“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秦腔、了解秦腔、关注秦腔这是“一元剧场”赴外地演出最初的目的,但更多的则是通过开展这种跨地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提升渭南文化实力、影响力及推动区域间文化资源的交流互动有着积极作用。“一元剧场”赴银川演出后,银川市也把富有宁夏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目送到渭南演出,通过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对丰富两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两地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渭南市“一元剧场”本身来说,到外地演出意味着对演出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去北京演出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怎样克服陌生的环境、观众能不能接受我们秦腔,这些都没底,所以不敢有丝毫马虎,但反过来说这是一次提升和检验我们的机会。”剧团一位演员坦言。在去北京演出之前剧团演职员工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虽然是演出过多次的拿手戏,但是剧团还是从服装、道具、唱腔、唱词、台步等方面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元剧场\’走出去不仅开阔了剧团的文化胸襟和文化眼界,也激发了剧团的文化创造活力,从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对‘一元剧场\’的表演水平、影响力来说都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就是证明了我们‘一元剧场\’这条路是走对了,乐观的前景让‘一元剧场\’有了底气,‘一元剧场\’也会通过‘走出去\’而更加精彩。”渭南市秦腔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天平说。
新闻推荐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五里铺小学创新招,“差生”雨天给校长洗车。11月6日15时左右(上课时间),四年级学生王某和另一名同学被要求冒雨为种姓副校长和关留办主任擦车。11月10日,临渭区...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